天天小说网

善于学习:走出失败的关键

如果要说柳井正身上最好的一个特质,那就是对任何新鲜事物感兴趣、肯学习。

比如20世纪80年代,他去美国的大学生活协会的购物中心参观,发现协会的店里完全采用自助模式,学生进店像逛书店一样随性,而店员随时随地补货、整理的行为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他很快想到自己的店面也可以做成这样,于是就有了打造一个“任何时候都能选到衣服的巨大仓库”的想法。这就是优衣库的由来。1984年6月,第一家优衣库开张,柳井正的事业也成功地从西装店转型到了大众服装店。柳井正觉得,西装店的周期实在太长,要想做大太难,所以转型是必要的。

除了在美国大学里获得灵感,柳井正还去香港向佐丹奴的创始人黎智英学习服装生产链,拜访著名财经作家学习公司股票,这些对他日后的自产自销策略以及公司上市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天看到的优衣库的生产、销售模式,基本上都是柳井正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世界各地学习、总结而来的,而这些先进的经验,也让优衣库很快在日本走红。

不过很快,柳井正就遇到了第二次失败。20世纪90年代,优衣库遭遇了一次口碑滑铁卢。当时,有人反映优衣库的衣服洗一次就脱线了,要求退货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因为当时,优衣库和其他服装品牌一样,基本上是自己设计,委托日本国内或者海外厂家制造的。而在工厂生产时,如果不派人严格跟踪监督,品质就绝对得不到保证。但如果真要派出这样的专门人员去中国、东南亚各地监督,那成本该多高,难度该多大啊!所以,当时日本所有的低价服装都对这些质量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柳井正也不例外。

真正给柳井正敲响警钟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天,他发现有的顾客为了不让人知道商品是从优衣库买来的,会特意把衣服边的标牌裁掉,因为对他们来说,优衣库就是低端的代名词,上不得台面。这件事对柳井正的打击很大,他这才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他首先推出制度,允许顾客在购买后三个月内无理由退货。然后,他又开始实施一项计划,叫作“匠工程”。他召集了大批经验丰富的退休纺织工人,派到中国的工厂当教练和监督,同时,他又在日本本土招聘中国留学生,让他们回到中国管理工厂生产。这两拨人,一拨掌握日本技术,一拨掌握企业文化和两国语言,配合得相得益彰。于是,优衣库的服装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就摆脱了低端的名号。其实,当时柳井正做这个决定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在生产上提高了成本,导致优衣库的毛利润一直在行业里比较低,一件衣服的净利润甚至还不如ZARA、H&M的零头。可是,也正是因为对质量的严格把关,让优衣库从竞争激烈的日本服装界脱颖而出,成了走得最远、最久的快时尚品牌。

当然,在柳井正的经营生涯中,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失败。1995年,他在纽约创立设计子公司,最后发现纽约和东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企划统一,于是宣告解散;1996年,他收购了一家儿童服装品牌,没想到这个品牌有法律污点,差点让优衣库陷入困境;1997年,他又设立了不少支线产品,没想到支线品牌反噬母品牌,导致双方市场份额都出现下滑。他的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也让他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很多事情主观设计很好,经营计划很周密,最后还是失败了呢?答案就是:缺乏实践的检验。

许多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实践。不少人是小团队拍脑瓜子就决定了想法和方案,还有人自说自话就决定了顾客需要什么,其实根本不了解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失败的3年后,柳井正花了大量力气在市场调研和前期准备上,他甚至花重金向顾客悬赏有价值的意见。就这样,经过了又一年的准备,1998年,优衣库在东京原宿的店面开张,从装潢到管理再到服装陈列都是根据前期调查精心设计的,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肯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