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五节 成熟

,则有80%的小鸭子跟在假鸭后面走。这种现象将类似本能的东西进一步复杂化了:小鸭子的神经系统肯定能对一些移动的物体做出反应,但只有在成熟过程的某个特定时间点上,它们才最能将特定目标“刻印”下来。

这些发现的结果使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科医师慢慢相信,出生后的几个小时是母子联结关系最终形成的特定时间点。因而,他们规劝母亲们,在孩子刚出生后不要马上将其抱到医院育婴室的烘箱里清洗,而应抱着婴儿,让他紧贴自己。后来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在这么做之后,母子的联结的确更为牢固,但得到最大程度联结的并不是婴儿,而是母亲本人。其他研究证明,婴儿对母亲的联结(或父亲或其他主要看护人)是在长达4~5个月的时间内发育而成的,其间充满着数不尽的看护和情感表现。

回到我们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感觉能力的发育,究竟有多少出于先天,有多少出于后天教育?这项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感觉能力迅速成熟的婴儿早期,研究目标是发现每一种新的感觉能力出现于何时。其假设是,当这种能力第一次出现时,它并不是来自于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于先天大脑皮层中接收和解释视觉信号的那一部分的成熟。

大多数结果来自于对婴儿的观察,比如,观察婴儿何时开始盯着附近的物件凝视,但这样的观察仍旧留下许多不解之谜。婴儿起初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显然,他看到的没有多少,他们的眼睛经常是飘忽不定的,也不会跟随移动的物体。此外,母亲们大多知道,在喂奶时婴儿总是死盯着母亲。由于我们无法听到婴儿的解释,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

1961年,心理学家罗伯特·范茨(Robert Fantz)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设计了一个台子,让婴儿面朝天睡在底层。几英尺高的地方是显示区,实验者在这里放上两张大的卡片,每张卡片里有一个图案:一个白色的圆圈,一个黄色的圆圈,一只牛眼,一张面部素描。研究者(隐蔽起来)从上面的小孔上偷窥,可观察到婴儿眼睛的移动和眼睛朝这对图案观察的时间。范茨发现,2个月大的婴儿看牛眼的时间比看纯粹颜色的圆圈的时间要长一倍,看脸部素描的时间要比看牛眼的时间长一倍。显然,即使2个月大的婴儿也能区别主要的差别,且能使眼睛看向他认为更有趣的东西。

发展心理学家利用类似方法,终于搞清了以下问题:在第1周里,婴儿可区别有光亮和黑暗的图案;在第1个月里,他们开始慢慢地跟踪移动物;第2个月里,他们开始感受深度,可协调两只眼睛的移动,还可区分光的深浅和级别;到第3个月时,他们的视线可从一个物体飘浮至另一物体,还可区分家庭成员;到第4个月时,他们可在不同的距离内盯视物体,可做越来越精细的区别,并开始认识到所观察物体的意义;在第4~7个月中,他们已具有实体视觉,知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仍是同样形状,他们在不同距离内观察事物的能力已接近成人。

突触是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在生命的头两年里随大脑发育而数量剧增。人类到12岁时,大脑中有近百万亿个突触。动物实验证明:有些突触连接是自动生成的,有一些则需要刺激才能生成,刺激缺少时,就无法形成这些突触。在黑暗中长大的老鼠,其视觉皮层中突触连接远少于在光亮中长大的老鼠。在光线频闪的环境下长大的猫只能在频闪的光线中才能看清事物,无法形成对移动敏感的皮层细胞,当它们长成大猫时,就会将这个世界看成是一连串静止的画面。小猴子的一只眼如果在关键时期总是闭着,该眼睛里的神经元就会赶不上另一只眼睛里神经元的增长幅度。因此,成熟可提供——在一定时间内——数倍的潜在神经通道,在这些通道里面,经验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在那些为感觉所需要的线路上“接上真正的导线”。

图 16 大脑发育——这些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图案展示的是婴儿从初生到6个月时的大脑发育情况

有了这些认识,天性和教育这些旧词有了全新而精确的含义。经过这么多世纪的思辨和探索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思维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构造起来的。神秘的面纱已然揭开,奇迹终于发生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全民废土:我能无限强化避难所 人在柯南,但是修罗场 诸天万古道 致郁系编剧 下海后,遇见魔女小姐 苟在美食的俘虏 我在修仙界趋吉避凶 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红楼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