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自卑和自信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身体上的病痛有药物治疗,精神上的病痛只要找到了根源,治疗也不算什么难事。一旦找到了根源,治愈病人就成为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过程。这种成就比治愈一个身体上病痛的人的成就感更强。

最开始每个人都不是很自信,亨利•林克博士是一位我们熟知的知名心理学家,他曾说过:“一切真正的优越感都是从自卑感发展而来的。承认自己具有自卑心理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才会有优越感。”比希奇博士曾说过:“自卑心理的不良影响是可以克服的。”他还鼓励大家说,自我意识也是一个人拥有良好品质的一种补充,而且只有高度自觉的人才会拥有它。

许多名人因为过分害羞、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卑感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些人有:海伦•海斯、凯瑟琳•康奈尔、塔卢拉•赫班海德、科尼莉亚•欧提斯•斯金纳、雷蒙德•马赛、艾尔•卓尔森、弗雷德•艾伦以及其他名人。在这个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帝王方阵,英王乔治、维多利亚女王和大公爵夫人玛丽位列其中。华尔街方阵中以小亨利•摩根为代表,而美国总统方阵以卡尔•文利奇为代表。如果这样数下去,这个队伍是没有尽头的。还记得那个乔治•萧伯纳吧,那个着名的演说家,曾经也是这个队伍的代表。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年)英国着名作家、戏剧家、演说家、社会主义活动家和政论家,费边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小公务员的家里,父亲是个形象极丑整日醉醺醺的没落贵族,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童年的萧伯纳因受邻居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的影响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时不得不辍学,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1876年父母离异,随母亲来到伦敦,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部找到一份差事,不久公司倒闭,随后到《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万般无奈下他想以写作谋生,写了5部长篇小说被60家出版社全部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窘迫的生活让他自卑、自闭,他根本不想出去接触人群,也不想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

萧伯纳先生说:“我深受害羞的折磨,有时甚至会花20分钟或更长时间在马路边走来走去,才壮起胆子去敲别人的房门。事实上,逃跑最容易不过了,我本来可以什么都不干,回家自问一下,这么折磨自己有用吗?但是,我本能地知道,世上任何人真想有所作为的话,就绝不能逃避。很少有人年轻时像我这么深切地受到羞怯的困扰,或者像我这么耻于提到这些经历。”

消极的人都会这样,当他们鼓足勇气去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在一开始就败下阵来,而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之间就像在玩一场拔河比赛——消极态度会催促一个人用最容易的方式后退,直到把他的一生都彻底毁了;积极态度则会朝着精神自由的方向往回拉。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最后,萧伯纳发现了戴尔•卡耐基所说的“最好的、最快捷的也是最可靠的征服胆怯和恐惧的方式”。他参加了一个辩论社团,学会了在公开场合发言。

刚开始他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双膝发抖,面部肌肉抽搐,喉咙发干,紧张得无法阅读手中颤抖的笔记。没有笔记,他就记不清自己想要说什么。每次他总是在混乱和屈辱中中止讲演,回到自己的座位后,他觉得自己是在自取其辱,但他下决心要征服这种害羞和自我意识,于是,他参加了伦敦举办的每一次会议,哪里有公开讨论,他都会出席并参加辩论。

26岁那年,萧伯纳的积极策略才为他赢得了信心,使他最终成为了20世纪最杰出的演说家和历史上最大胆自信的人之一。当然,他也是一个充分赢得了自尊的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