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为什么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负面情绪更丰富。如果大家方便的话,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打开记事本,将你能想到的情绪形容词写下来,保证写下来的任何两个词之间你都可以找到差异。我相信,以大家的语文水平,你现在应该有一份少则十几词、多则几十词的词单。现在请在另一页纸上,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我们将 X 轴命名为愉悦度,将 Y 轴命名为兴奋度。顾名思义,情绪越令人感觉喜悦、欣然,愉悦度就越高,越激动兴奋,兴奋度就越高。现在把写下来的情绪词放入到四个象限中,然后数数每个象限中词语的数量。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的话,四个象限的排序应该是:二>三>≥一>四。

我们假定,每个人的情绪词汇代表了自己能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所有情绪。从刚才的小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愉快的情绪,我们不愉快的情绪更丰富,相较于不活跃的情绪,我们活跃的情绪更丰富。不愉快且活跃的情绪,我们从词面上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出「恶心」和「害怕」,不过生活中面对某些生物(比如蟑螂、老鼠)的时候,我们确定能区分出「恶心」和「害怕」的差异吗?我们对于不愉快活跃情绪的区分已经到了异常精细的程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我们的情绪概念是习得的。Damasio 认为我们是通过躯体的保护标记来识别情绪,比如我们的胃部不适意味着经验中的目标物可能是有毒的,这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恶心。不同的躯体标记意味着不同的情绪,而这些保护性的标记都与有害经验相联系,有害经验就意味着负面情绪。Lazarus 则把情绪的生成和对环境的评价(以及对评价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情绪发生的复杂性与应激情况下的环境有关,当我们需要对不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所以处于负面的环境需要改变的时候,情绪的分化会更丰富。建构主义将情绪的多样性归于社会文化中情绪概念的多样性,当我们的社会文化中需要更细致的情绪范畴来解释、应对的时候就会增加情绪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还是避免死亡/失败/损失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出现更丰富的负面情绪。总而言之,我们丰富的负面情绪是习得的。

有情绪记录习惯的朋友或许有这样的体验。虽然在描述正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在一味地使用「高兴」,但是总的来讲,一般人的愉快和不愉快发生的频率比较接近,即使不愉快可能会连续出现,就是说我们可能是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负面情绪多与生理性的不适、疼痛等相联系,可能诱发更丰富且持久的生理反应;从认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负面情绪需要调用更多的资源,评价的进程也更加长久,会陷入对评价的评价产生的情绪中;从建构的角度讲,社会文化需要我们时刻应对很多的压力、困难和威胁,我们需要更细致地预备情绪范畴。所以不断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实质上是一种强化(习得、习惯化),在这种强化中预备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环境事件,可以说这是生存的本能。

那我们如何能不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呢?我们需要回到产生的原因中寻找答案。负面情绪多数附带有明显的生理不适,比如焦虑的时候,我们的心脏会搏动得异常快速,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很久,我们实际上很容易能分辨出来,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的方式,有效地将自己解脱出来。而不论是评价还是预备的情绪范畴,沉浸的原因都是对情绪本身过度的思虑,伴随着情境和刺激不断的卷入。我们倡导反思事件,但不倡导对负面情绪懊恼和自责。这个时候,通过认知调节的方式改善情绪状态,也可以降低沉浸的可能。

建议 4:沉浸在负面情绪是正常现象,快速而有效地识别和调节是防止沉浸的手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