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大企业的新使命

小幅度调整公司政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全世界普遍要求大企业重新制定其目标,这一呼吁导致原本不稳定的情况更加恶化。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编辑戴维·尤因(David Ewing)说:“大众对于大企业的愤怒有增无减。”尤因举出1977年哈佛企业管理研究所的调查为证,据他说:“此项调查结果震惊了整个商界。”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约有一半认为他们在市场上所享受的待遇不如10年前;有3/5认为产品品质较以前劣质;

一半以上的人不信任产品保证书。

尤因认为,更糟的是,很多人不仅仅觉得生气和愤怒,他们对于新科技和新商业怀有莫名的恐惧。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约翰·C.比格勒(John C.Biegler)表示:“自20世纪30年代不景气以来,美国大众对大企业的信任已经降到了最低点。美国商界和会计界人士备受指责,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重新调整。公司业绩必须按照一个陌生的新标准来衡量。”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于欧洲,甚至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在日本,丰田的内刊报道:“前所未有的人民运动正蓄势待发,意图大力抨击大企业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大企业以往也曾经遭受过激烈的指责,但是今日的抱怨和以往大不相同,今日的运动起源于第三次浪潮的价值观,而不是僵死的工业文明。

在第二次浪潮时代,企业被视为商业单位,而一般人对大企业的指责也多半侧重经济事件。批评者指控其剥削劳工、压榨顾客、组织卡特尔以操控价格、生产劣质商品,但不论批评者的指控多么严重,大部分人都仍然接受大企业的观点,视之为商业组织。

今天的批评者却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商业不可以与政治、道德和其他生活层面分离。他们主张大企业不仅应对业绩负责,而且应对从空气污染到企业主管情绪压力过大等副作用负责。因此,诸如石棉中毒、将穷人当作药物实验对象、扭曲非工业国家的发展、种族和性别歧视、组织秘密活动和欺诈事件等均令大企业备受指责。此外,大企业支持某些恶名昭彰的政权和政党,例如智利的法西斯将领、南非的种族主义者,这种做法亦使大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问题不在于这些指控是否公正(事实上,这些指控都属实),最重要的是这些指控背后的意义。因为第三次浪潮为大企业带来了新的期望,大企业不仅要生产和获利,而且要协助解决复杂的生态、道德、政治、种族、性别等社会问题。

企业在批评者、立法机关和其内部管理层的敦促下,不再以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自命,而逐渐成为一个多目标的组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