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权威原理:为什么人们会盲从他人

微表情关键词 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强大心理压力,使一直在服从权威的人已经习惯了被命令,天性已经被抑制,即使让他们去杀人他们也会毫不眨眼地去做。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盲目听从权威,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

1961年,美国康乃狄克州纽黑文市的报纸上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

“耶鲁大学寻求志愿者进行记忆力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任何非大中学在校生中20~55岁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都可报名申请,参加者可获每小时4美元报酬。”

耶鲁大学!每小时4美元!没听错吧!于是,很快就有15名工人、16名售货员、9名在校专家怀着各自的目的,成为了应征者。

然而,这40名应征者却不知道,他们将要成为时年27岁的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的被试者。这个招聘广告是一个骗局,是依靠耶鲁大学的威名和高额报酬施展的小小阴谋。之所以说它是个阴谋,是因为米尔格兰姆的实验惊世骇俗,英国《焦点》月刊2005年将它列为震撼世界的十大实验之一。

这项实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为此,美国1975年颁布了针对人类心理学实验的严格准则,并在几十年间将所有企图重复这项实验的心理学家拒之门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还是让我们从这项实验本身说起。

这项实验的初衷是研究普通人会不会执行有违道德准则的指令。

米尔格兰姆除了招聘40名被试者,还专门聘请了两位合格的“演员”,其中一位扮演表情严肃、一丝不苟的权威人士,负责在实验中对被试者下达实验的各种命令;另一位负责扮演一名被要求进行联想记忆的学生,同时也是电击的“承受者”。

实验过程中,那名一丝不苟的“权威角色”向实验参加者发出指令——要求他们电击那名扮演“承受者”的学生,并且告诉他们,这边的电击强度越大,对面的受虐者越痛苦。于是,他们开始了电击,随之就传来了受虐者的惨叫声,当然这不是真的,叫声也是模拟的。

受虐者开始发出一些抗议,要求终止这项实验。施虐者这时询问那名“权威角色”,接下来还要进行吗?“权威角色”回答道,是的,继续。通过这40位实验参加者的表现,米尔格兰姆惊奇地发现,有2/3的人一直在奉命行事,毫不理会对面的惨叫,而最可怕的是:当受虐者不再发出任何声音时,有些人还在执行“权威角色”发出的“荒唐”指令。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心理实验有些残酷,但米尔格兰姆的服从权威实验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说出来都有些可怕,因为你会对人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许,你未曾想过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会去听从某个所谓权威人士的命令而对一个无辜的人施以重刑!

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现象是由于施虐者把责任推到了权威身上。就像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集中营和大屠杀惨案中对无辜平民施以暴行的士兵在军事法庭上所说的那样:“我们对那些平民的死亡不应当负任何责任,因为我们只是在简单地执行上级命令。”

当然,除了责任分散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身

处“权威梯度”(authority gradient)底层的人,会在心理和道德上形成一种抑制效应。也就是说,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强大心理压力,使一直在服从权威的人已经习惯了被命令,天性已经被抑制,即使让他们去杀人他们也会毫不眨眼地去做。

据一份来自航空部门的统计,在20%的坠机空难中,副驾驶不愿挺身指出机长的错误判断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副驾驶宁愿牺牲自己、乘客和其他同事的性命,也不愿去挑战机长的权威。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

1993年12月1日,一架西北航空飞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希宾市的班机发生了重大事故,机上所有人员无一幸免。事后,通过机舱录音显示,副驾驶警觉到飞机降落时飞行高度偏高,但他没有立刻指出机长的错误,仅仅是小心翼翼地试图提醒机长:“机长,您是不是要一直维持在这个高度啊?”最后,这架飞机由于下降角度过大,致使飞机完全偏离了跑道。而就在飞机坠毁的前一刻,副驾驶还在毕恭毕敬地回答着机长的问题。真是一个悲剧啊!

何谓权威?权威就是指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威相对而言只是指它的地位,并不能证明它就绝对正确,权威和正确是两个概念。如果盲目相信听从权威,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认识到盲目服从权威心理现象的危害性,我们就要理智地看待每一个所谓的权威人士。不能盲目地去服从他们的指令,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千万不能唯命是从!每当遇到权威的时候,请先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要对你言听计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