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焦虑进化论:不断演进的焦虑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他的焦虑理论存在前后矛盾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是对焦虑理论建构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论述充满了矛盾,这与他本人的思想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但即便他的论述前后不一致,在精神病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弗洛伊德依然被认为是对焦虑理论建构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弗洛伊德对焦虑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第一焦虑理论

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弗洛伊德写道:“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的刺激消失了,焦虑取而代之,不论是预期的焦虑形式、攻击,还是相当于焦虑的情绪状态。”

由此可见,在第一焦虑理论中,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认知倾向于纯生物学的方面,他想要表达的是,当力比多被压抑时,它就会转化成焦虑,而且会以形式不定的焦虑或者类似焦虑的病症重新出现。因此,任何情感冲动都可能被转变为焦虑。

例如,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会感到焦虑,这是因为孩子无法对妈妈消耗力比多,因此,力比多便只能以焦虑的形式释放出来。当一个人的感受被压抑时,这种压抑的感受便会转化为焦虑,不论这件事情是否处于正常控制状态之中,也不论这个人表现出来的是何种状态,此时的他除了感到焦虑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感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个体经验到力比多的冲动,被解读为危险信号,因而力比多冲动受到了抑制,并自动被转变成焦虑,从而以形式不定的焦虑或是类似焦虑的病症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第一焦虑理论是以观察得来的临床现象为基础的,这只是一种现象描述,与焦虑的因果解释截然不同。进一步来说,由于性抑制而引起的焦虑,绝对不会表现一致;性放纵者也很可能是一个十分焦虑的人,许多头脑清楚的人也可能极度禁欲但不焦虑。

2.第二焦虑理论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与推理中,弗洛伊德发现自己的第一焦虑理论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强烈而持续的欲望被制止或抑制的时候,有些人会表现得非常焦虑,有些人则没有焦虑的表现;在分析患有不同焦虑症状的患者时,发现其焦虑程度和过程都有很大不同;等等。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弗洛伊德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阐明自己对焦虑的看法。

于是,他推翻了自己的第一焦虑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焦虑并非因抑制而产生,而是早就与抑制一同出现了。弗洛伊德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自我”的存在,当自我察觉到危险时,便会创造出症状,以免自己变得焦虑。可见,第二焦虑理论更加强调自我在焦虑中的作用,与其他焦虑心理学有了相通之处,心理学方面的味道更加浓重一些。

3.第三焦虑理论

在第二焦虑理论形成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一种与“有机组织体”近似的观点,可是由于他受到各种不同理论的综合影响,以至于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这就使得第三焦虑理论并没有形成合理的结论。

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认知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让众多学者无法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去评判他的观点。也是因为这种变化发展,使得弗洛伊德的观点时常出现杂糅的情况。比如,有时候他认可第二焦虑理论,否定第一焦虑理论,有时候他又觉得第二焦虑理论与第一焦虑理论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可以综合进行考量。由于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都糅合在一起,许多人便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但不成体系,而且理论的准确性有待考量。

无论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是否准确,他在焦虑这一问题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心 理 学 冷 知 识

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他认为人类焦虑的初次体验来自与母亲的分离。如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焦虑,或者害怕黑暗、孤独,从根源上来说,这都是孩子在与妈妈分离后所产生的恐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