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一节 老问题,新答案

心理学上最复杂也最无法追踪的问题,即与思维的本质相关的问题。其中有:

——在我们体内存在一种物质,它在我们醒时能够看、感觉和思考,熟睡时又暂时消失(如果做梦,它似乎可以离开身体,跑到其他地方),而在死去的瞬间,它则永久消失。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等同于灵魂,或是灵魂的其中一个部分?

——不是物质的存在对它所依存的物质的肉体能产生何等影响?它是如何感觉到肉体的感觉呢?

——肉体死去后,它能独立存在吗?如果能,它寄住何处?它又是如何感知它所寄住的处所呢?

这些问题让哲学家、神学家和原型心理学家长久以来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然而这些解决方案总是引发出更多的困惑。

有人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假说,就是意识是一个错觉;我们的肉体根本不存在某种有形的自我;我们的精神经验,包括意识,对自我存在的感觉和思维,都只是一些生理事件,它们发生在神经系统之内,是神经系统对刺激的生理反应。

随着物理和生理科学的发展,这个假说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有道理。19世纪后期,亥姆霍兹和冯特的门徒都有类似的研究。19世纪末,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假定动物具有虽简单但与我们同样的思维过程,所以通过一些对动物的实验来研究问题的答案。

给小鸡吃两种毛毛虫,假设一些苦一点,一些甜一点(我们说假设,因为研究者本人从未尝过这些毛毛虫),小鸡会如何选择呢?或把一些玉米泡在奎宁(酸苦味)里,另一些泡在糖水里,再涂上不同的颜色,而后扔在小鸡面前。小鸡啄食两种玉米,很快就只啄食泡过糖的玉米。但这些跟人类的学习有何关联呢?

把一只饥肠辘辘的猫放进一只木条制作的“难题箱”里,它只有踩上踏板后才能打开门逃到外面。研究者把猫放在木条箱里,在箱外挂一鱼片。猫看到鱼片,味觉大受刺激,将鼻子挤进缝隙里,把爪子也伸了进去,而后折回来,在笼子里四处乱挠约2分半钟,直到它碰巧踩到踏板,使门向下滑开。猫从里面蹿出吃掉鱼片,然后又被放进去重新实验。第二次它干得好些(40秒逃出),第三次差些(90秒)。在经过约20次反复实验之后,它每次都能立即开门了。无疑,它增长了见识——猫的见识。但这与心理学有何关系呢?

将一只狗关进笼子里,先用节拍器拍打15秒钟,而后将肉末放在笼子里的碗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最后,只要节拍器敲响,唾液就会从狗的嘴里滴下,即使碗里并没有放置肉末。这个现象如何启发了人类理解自身的意识呢?许多心理学家在第一次听说这个实验时,认为它不过是某种类型的联想。但实验者并不这么看,他相信自己发现的这一原理甚至可以解释最高级且最复杂的人类行为方式。

然而,1894年动物学家西·劳埃德·摩根——就是将两种毛毛虫喂给小鸡吃并用两种颜色的玉米调戏小鸡的研究者——认为,没有必要假定动物中存在着某种高级的精神功能。德国生物学家雅克·罗艾认为,动物在实验中表现出的行为是由于刺激驱动。有人甚至提出:意识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可忽略不计,因为它既无法观察,又无法解释行为。

心理学真正的主题是切实可见的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推理、意志等过程。这些不可观察的假设,是无法成为客观严密的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的是可观察的现象中得出的规律。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早期许多心理学家思考这个问题时,“行为主义”一词还远未造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