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8页

21、

“阳奉阴违”的曾国藩

曾国藩虽然接旨搞团练,但他实际上一直打着团练的幌子在练新军。何为新军?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新的军队模式。

可曾国藩乃一介文人,以前也没有带过兵,他怎么就懂得去改革、去练新军呢?秘密就在明朝抗倭大将──戚家军的领袖戚继光身上。

戚继光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率领的戚家军战无不胜,更在于他的无私。戚继光将生前的练兵、打仗的心得都总结下来,编撰成书,留与后人。

22、

在明朝的战神戚继光逝世三百年后,他的《练兵纪实》、《武备新书》等光辉着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了曾国藩的指路明灯。曾国藩仔细研读了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按照戚家军的练兵方法并结合实际,练出了名震天下的湘军。

当然,曾国藩的湘军也不是没有失败过,最初的时候,他失败过多次,还败得很惨──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打得近乎全军覆没,自己也差点被活捉。

在写战报时,曾国藩犯了难,要照实写,自己吃败仗得军法从事,要虚报战况,被上边知道后自己是欺君,还得掉脑袋,于是他写“臣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把“屡战屡败”这四个字倒过来写,朝廷反而夸他坚持作战,下令嘉奖他。

23、

虽然曾国藩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从未头脑发热,急不可耐,犯下低级错误,从而将自己的命门暴露在敌人手中。恰好相反,曾国藩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着经验教训,对自己在修身、为政、用人、治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这些心得体会写进了他给家人的书信之中,十几年如一日,后人把他的这些家书整理成了《曾文正公家书》,供世人拜读。

与此同时,曾国藩也渐渐地摸清了太平军的进攻套路和方法,至于湘军这支刚成军不久的部队,也得到了难得的实战经验。

在铁与血的淬炼中,曾国藩和湘军都变得像冰一样冷静,像竹子一样坚韧。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太平军往往会望而却步,经常性地陷入气馁中,无法产生胜利的自信,这就是曾国藩最终成功的原因。

湘军是一个好榜样,这之后的近一百年,从湖南走出来的部队,无论是属于北洋还是国民党又或是共产党,总是特别剽悍,特别坚韧。

24、

他的徒弟他的团

除开创立湘军,曾国藩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完人或宗师,这是因为他的境界和气量确实比其他人高一个檔次,堪称大家,大巧不工,形似王道。

譬如部下左宗棠,老是自认为学历、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比曾国藩强,因此一直牛皮哄哄的,态度傲慢,而且不怎么听话。但曾国藩不以为意,宽容地原谅了他的无礼,还尽力提携他,让他独掌一军(楚军),终于收服了左宗棠这颗骄傲的心。

曾国藩的处世方式告诉我们,宽容从来就不是软弱。

25、

1861年,也就是曾国藩接到慈禧旨意的那一年,曾国藩决定大举反攻太平军,他做了两件事情来支撑他的这个决定。

一是开始科技强军。

在见识过洋人的坚船利炮之后,曾国藩决定打造一支用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铁血军队。于是,曾国藩创建了“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没多久,各种各样的子弹、火药、枪炮,甚至包括蒸汽机舰船,都陆陆续续地武装到湘军各部队。

26、

二是开始新的战略布局。

曾国藩计划派遣弟子李鸿章去上海开展工作,以便将来配合大本营作战,从东面撕裂太平军的防线。

李鸿章走之前被曾国藩召去见面,他对李鸿章说:你这一去,从此我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

李鸿章谦虚地回答:老师这儿人才济济,胜过我的有很多。

曾国藩磨磨唧唧半天后,终于说出此次召见李鸿章的本意:徒儿,现在湘军人手不够,你这一去我没有兵给你呀,这次我让你去做统帅,做江苏巡抚,官职不小,权力颇大,只是手下无人,所以兵将的事就只能由你自己解决了。

闹了半天李鸿章原来是个光杆司令。

不过李鸿章也不是吃素的,这么高难度的任务没有难倒他。出身名门望族的李鸿章利用家族的关係招来许多安徽老家的世交弟兄。“刘麻子”刘铭传也慕名而来。就这样,李鸿章两个月就招到了两万人,这就是淮军。

不过淮军的军官大都来自安徽的乡间,这些农村汉子缺乏现代军事知识,后来甲午战争的失利与这不无关係。

27、

淮军成型后,曾国藩的总攻时机也到了。

他命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攻江苏、浙江巡抚左宗棠攻浙江、曾国荃攻南京,众将士齐心协力,同心若金,三年后,终于攻陷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称霸南方十四年的太平天国正式灭亡。

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必须在某些重要关头表现出杰出的成就,这就是机会与能力并重的重要性。

南面的太平天国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再看看北面的捻军吧。

28、

第三章非主流少年袁世凯

⑴穷山恶水出“彪民”

前面已经说过,北面负责对付捻军的人叫做袁甲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