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7页

袁崇焕招募的关宁铁骑,战斗力直追岳家军,但也是因为皇帝的猜忌,袁崇焕落了一个和岳飞一样的下场。

15、

可见,募兵制不但烧钱──大明帝国晚期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全部用在了对抗满洲八旗的辽东战场,还很危险──带兵的将领常常会被皇帝怀疑,自身安全没有保障。

最后,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偌大的一个大明帝国居然灭亡在一群起义的农民手上。

16、

二、清朝:

绿营实行募兵制,初期战斗力确实不错,先后在平三藩等大型战役中大显身手。不过,清朝财政也不是很好,后来绿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了。

因此,要维持生计就得另外想办法,跟募兵制一样,大家只能寻找第二职业或利用权力捞点灰色收入。结果自然是士气散泛、兵力大减,在太平天国起义时,绿营已经不堪一击了。

17、

现在看来,募兵制不外乎两种结局:

结局一,向私家性质转化,兵力大多被将领掌控。

这样的军队往往战斗力很强,但却会让皇帝对掌权的将领产生猜忌和不安。这些将领不是为皇帝所杀,如袁崇焕;就是被解除兵权,如戚继光。

结局二,军费太重,国家承担不了。

军队自己“找”军费,造成腐败滋生,募兵制也逐渐转变为世兵制,战斗力处于崩溃的边缘。比如北宋军队、大清绿营。

因此,世兵制和募兵制都不是什么完美的制度。

纵观历朝历代,其实秦汉推行的“整体征兵,个别募兵”制,才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兵制。这种兵制的战斗力最强大,相对也为国家省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会让统治者感到威胁感,所以,王翦得以活命,卫青、霍去病也没有被汉武帝杀掉,活得很滋润。

回过头来说清朝的问题,既然八旗和绿营都靠不住了,那拿什么保卫皇帝的宝座呢?

还真有人想出了解决方案。这个人就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干隆的儿子、咸丰的爷爷,他就是嘉庆。这位仁兄捣鼓出了一个有大清特色的玩意儿出来以救时局,那就是团练。

18、

团练

前面说过,世兵制的产品八旗在平三藩那会儿就已经腐化不堪了,战斗力锐减,不得不依靠绿营才险之又险地渡过难关。

可是,到了嘉庆那会儿,绿营这支曾经的功勋部队也靠不住了。

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开始蔓延,此起彼伏,越闹越大。到了嘉庆四年,单凭国家正规部队──绿营的实力,已经收拾不掉这个心头大患了。

恰在此危急时刻,嘉庆皇帝灵机一动,决定施行古意盎然的保甲制度。

所谓“保甲”,通俗点说就是以几家为一个单位,每天轮流巡逻,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大家就一起完蛋。这一招实在太狠了,有谁还敢公然地跟白莲教眉来眼去啊。

嘉庆皇帝的这一招,彻底割裂了白莲教的群众基础。

不过这还不算完,嘉庆决定让那些有点威望和财力的子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团训练民兵抵抗白莲教。不过嘉庆不把这种形式叫“民兵”,他认为应该加入军事和经济概念重新包装一下,叫“团练”比较合适。

没想到“团练”的效果出奇的好,竟然在嘉庆七年,基本肃清白莲教,为大清帝国接下来差不多五十年的国内政局,奠定了还不错的基础。

19、

再后来,到了咸丰皇帝这里时,太平天国和捻军把清军的正规部队──八旗和绿营打得哭爹叫娘、惨不忍睹。鑑于“团练”辉煌的过去,咸丰皇帝自然要尝试用这个办法对付太平天国和捻军。

因此,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了十个省共九十二位团练大臣,把那些退休、请假、病养,甚至死了爹妈在家戴孝的大员统统叫回来,让他们自己召集民众组成民团,边学边干。

皇帝任命的第二个团练大臣,就是因母亲逝世在湖南老家戴孝的曾国藩,足见曾国藩在咸丰心中的地位。

其实团练大臣并不是一个常设职位,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没有编制、没有级别、没有工资,换而言之也就是“民兵司令”。团练大臣的手下由自己招募,有能力的可以招收数十万,没能力的几百上千也勉强过得去。

可是,团练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第6节

20、

后来的战绩表明,团练在与太平军、捻军的战斗中,节节败退。在将近一百名团练大臣中,几乎只有一个人带领的团练兵能打胜仗,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原因也简单。白莲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谁都不服谁,一盘散沙般,流动作战,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所以一旦跟实力较强的军队作战,必然百战百殆。而由疯狂的山寨版基督教信徒和反清復明的洪门骨干分子组成的太平军,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其实力堪与清廷分庭抗礼。

因此,团练这种民兵性质的部队能搞定白莲教,但搞不定太平军。所以事实告诉咸丰,生搬硬套是不可行的。

幸好他的运气还不错,这近一百名团练大臣中,最后居然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懂得阳奉阴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