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46页

「唯。」贾诩躬身领命。

刘协看向杨修。「德祖,你亦如此。」

杨修正听得入神,见天子提到他,连忙躬身致意。「陛下所言,臣深有同感。之前陛下之问,臣时时在心,未能有解。如今文和先生入朝,臣正当时时请益,或许能有所得。」

刘协坐了起来。「江山代有才人出,朕相信,只要你我君臣同心,不仅能救大汉于危难之中,再现卫霍横绝大漠之壮举亦非不可能。」

杨修立刻正色道:「陛下,卫霍横绝大漠固然威武,却是劳民伤财之举,不可效仿。」

刘协笑了起来,摆摆手,示意杨修不必紧张。「德祖,卫霍横绝大漠的确耗费巨大,但是不是劳民伤财,却当再论。别的不说,这四百年来,通往西域的商路赢利几何,你能算得出吗?」

杨修一时无语。

刘协看向贾诩。「文和先生,你说呢?」

贾诩平静地点点头。「陛下说得对,杨侍郎说得也对。」

杨修翻了个白眼,嘴撇得像。

贾诩接着说道:「陛下说得对,是着眼于长久。杨侍郎说得对,是着眼于当前。诚如陛下所言,这几百年来,通往西域的商路赢利无数,至少十倍于当年付出。但孝武皇帝征讨四夷,不仅将七十年积累消耗殆尽,更使民力枯竭,户口减半,诚非陛下所宜效仿。」

刘协追问道:「文和先生,可以兼得之法?」

贾诩沉默了片刻,摇摇头。「恕臣愚钝,鱼与熊掌,似乎只能取其一。」

杨修忍不住问道:「那你取什么?」

贾诩瞥了杨修一眼。「我趋利而避害。」

杨修不屑地哼了一声:「本以为先生凉州智士,当有高见,不想却是乡愿之见。」

贾诩无动于衷,仿若未闻。

刘协也没说话,他觉得贾诩虽然求生欲极强,却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这种两面逢源的说辞来敷衍他,只不过他习惯性的说得隐晦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测试,即是对他的,也是对杨修的。

乱世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

贾诩看似没态度,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

对他一个凉州人而言,当然是取凉州有利。若非霍去病取河西走廊,置四郡,他现在就是蛮夷。

作为一个谋国之大者的天子近臣而言,依然是取凉州有利。因为受苦的是一两代人,而得利的却是子孙后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反对弃凉之策。

于公于私,弃凉都不是正道。

刘协看懂了,却没有说。他轻咳一声:「朕或有兼得之法。」

「哦?」杨修诧异地看了过来。

贾诩也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刘协。

「为长久计,河西当取,自不待言,但如何取,却有待商榷。粗略言之,当有二策:一是任贤与能,不求胜于一时。有如卫霍者,则信之用之,以尽其材。如李广利者,则弃而不用,免作无辜牺牲。设使李广利不行,而李陵见用,焉有燕然之败?」

贾诩微微颌首,眼角露出浅笑。

杨修听了,也点头附和,又问道:「另一策呢?」

「国之财赋有用,既有军事之急,则其他方面当励行节俭。孝武皇帝以天下三分之一财货充山陵,大可不必。至于求仙问道,挥霍无度,就更不值得了。」

杨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看向刘协的眼神复杂怪异。

贾诩也有些吃惊,抚着鬍鬚,沉吟了片刻。「陛下所言,自是至理,只是非议祖宗,诚为不妥。大汉以孝道治天下,这……」

刘协毫不客气的打断了贾诩。「那文和先生当面反驳朕,就妥当了?」

「呃……」贾诩也语塞了,神情尴尬。

「你们看,这就是悖论。」刘协笑道:「依孝道,子不得议父。依臣道,臣不得议君。当年夏侯胜非议孝武,大臣背地里赞同,却不得不治其罪,何其荒谬?」

刘协瞥了杨修一眼。「相比于当面称尧舜,背后称桀纣,朕倒宁愿大臣皆如君家侍中,当面直斥先帝,而不是背地里摇头嘆息,至少先帝还有当面对骂的机会。」

杨修神情窘迫,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贾诩却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奇当面斥孝灵皇帝与孝桓皇帝不相上下,孝灵帝回怼以君死必有大鸟至的传奇,他也是听说过的。如今见天子说得这么坦然,还用来回怼杨修,不免哑然失笑。

虽说天子此举有失礼之嫌,却也直率得可爱,与那些迂腐虚伪的关东人不同,倒是和性格粗率的凉州人有几分相似。

当然,更让他满意的还是天子提出的两策,不管是选贤与能,还是励行节俭,都展示出他中兴大汉的决心和意志,绝非一时意起的空言、大言。

有此雄心,那些繁文缛节不从也罢。

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遵循那一套温文尔雅的儒家礼仪,能中兴大汉吗?

第三十七章 道理和南墙

杨修年轻气盛,向来以不羁为荣。

贾诩年近半百,但他出身凉州,又整日与凉州将士为伍,难免沾染了些粗野习气。

刘协虽生长于宫廷,但董太后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灵帝好胡服胡食,也不是什么守礼之辈。刘协这些年流离失所,儒家教育时断时续,礼节方面也不太严谨。加上皮囊之下还藏着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惯于吐槽的有趣灵魂,口无遮拦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