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六章 酷吏

《史记》中有一篇《酷吏列传》,讲到十三位酷吏,其中侯封、晁错只是一笔带过,另外十一个人,有十个出现在汉武帝时代。所有这些酷吏中,以张汤最为著名,他被当作酷吏的典型代表。

人见人爱的张汤

司马迁记录的张汤生平,有两个细节实在是令人过目不忘。

一个是张汤小时候,家里的肉被老鼠偷了,连累他挨了父亲一顿打。张汤就挖老鼠洞,抓住老鼠,找到剩下的肉,然后对老鼠进行审判。刚巧这时候他父亲回家,看见儿子走审讯流程,写判决书,简直是老狱吏的水平。

二是“腹诽”的罪名。大农令颜异是个清廉正直的官员。一天,有个客人对颜异说起国家新政策的坏话。颜异嘴巴动了动,没有回应。张汤就向汉武帝举报说:颜异嘴巴动了,自然是有话想说,有话想说而不说,那想说的一定是坏话,这就叫“腹诽”。身为九卿之一,对国家政策有意见,不来向皇帝反映,却在那里腹诽,这是死罪。

就这样,颜异被判了死刑。

这两个小段落,戏剧感都很强,特别有冲击力,给人感觉张汤就是一个天生的酷吏。但实际上,此人的形象要复杂得多,他可能是最没有代表性的酷吏——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一般的酷吏做不到他这样大的官,子孙后代也不能像张家这样世世尊荣,“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汉朝找不到几个这样的家族。

张汤的祖上,传说和张良同族,那就是韩国卿相级别的贵族。这个说法当然不太可靠,但张汤的父亲,确实做到了“长安丞”,也就是大汉第一县的副县长。有教授写文章,称张汤是“平民精英的代表,他没有背景,没有势力”,从王侯公卿的角度往下看,这个说法当然是对,但也要注意,他这个平民和一般的平民,差别还是有点大。

长安县副县长,接触到更高级的官员的机会理所当然是非常多的。哪些事必须处理,哪些人绝不能得罪,不是人精,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成长环境,对张汤性格的影响,大概就是有眼力见,该如何待人接物,培养得很成功。

父亲去世之后,张汤在长安城里做了一名小官吏。这时候皇帝还是汉景帝,汉景帝宠爱的王夫人,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胜犯了罪,张汤对他特别好,“倾身为之”,田胜特别感动。后来汉景帝去世,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田胜成了皇帝的舅舅,他出狱而且被封为周阳侯,就开始报答张汤了。

田胜在狱里的时候,将来能不能翻身,恐怕未必是很容易判断的事。也许,张汤眼光特别好;也许,他对每一个存在翻身可能的小权贵都不错,而且他善于给人一种我已经全心全意为您服务的感觉。不像有的狱吏,心理变态把自己当狗,特别喜欢欺负落了平阳的老虎出气35。

田胜在权贵圈子里其实也不算很成功,不过他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带张汤认识很多人。而张汤每次得到工作机会,表现都特别出色,让每一位领导都满意,于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廷尉,也就是司法系统的最高长官。

张汤一路走来,工作大多和司法、监察有关,这些工作都很容易得罪人,但他经得起三百六十度考评。

对前辈高官,张汤非常恭谨,“造请诸公,不避寒暑”。但他媚上却不欺下,做了大官之后,仍然很谦和,和宾客们一起喝酒吃饭,一点不摆架子。

张汤的老领导,会认为自己当年提拔张汤,是有眼光,没有看错人;故旧们也会认为,张汤这个朋友,自己是交对了。因为张汤是个记得报恩,不忘老交情的人,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张汤“调护之尤厚”,大家都觉得当年的付出,回报超过预期。

身为张汤的下属,会庆幸自己遇到了张汤这样一个领导。做了廷尉后,张汤经常需要直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工作出了问题,挨了汉武帝批评,张汤就会说:“这是我的错误,之前我下属的某某某,已经告诫过我不要这样做。”张汤的建议提得好,得到汉武帝表扬,张汤就会说:“我这不是我自己的主张,是我下属的某某某的意见。”

张汤交游很广,达官显贵或者名士清流鄙视的商人,张汤却和他们相交甚厚。

普通民众也会喜欢张汤,因为他喜欢严惩豪强,弱势群体犯了罪,哪怕确实依法应该惩处,张汤往往也会设法向皇帝说明他们的困难,向皇帝要来特赦。

至于“天下名士大夫”,对张汤这种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当然是看不顺眼的,但对张汤也没法发作。因为张汤看见他们,总是满嘴赞誉仰慕的话,比如他就经常向著名大儒董仲舒请教。士大夫们可能因此更加看不起张汤虚伪,但也实在没有和他起冲突的理由。

司马迁非常诚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以至于后来经常有人认为,司马迁笔下的张汤自相矛盾,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是酷吏呢?

只作必要的恶

要解释也很简单,张汤是一个智商、情商都远远超越大多数人的人。他做上面这一切,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聪明。

如果说,愚蠢是最大的恶,那么聪明的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