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九十六章 专家会诊

卢佳馨的邀请对白文静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原以为两个生活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人除了一次意外的交集,不会再有第二次交汇的机会。转载 自 可是偏偏那绝缘体一样的卢佳馨竟然“变异”了,而白文静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要答应卢佳馨晚上邀请,心里面既有某些期待,又充溢着一种复杂的犹豫。

下午14:30,吴慈医院心内科,CCU,麻醉科、手术室与心脏外科专家们开始在会议室内研究确定关于一例冠心病病人的手术方案。

原本这种专家级的联合会诊对于白文静而言,最多也就是个一边旁听的待遇。可是自从那一次和美国学术交流的国际著名外科医生一起合作手术之后,一举成名的白文静就成为了吴慈医院的红人,这种专家级的会诊也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国内很多地方都讲究论资排辈,白文静虽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在会议桌前,但是出于某些固有观念,也只不过是客气一下而已。对此白文静到是能摆明自己的态度和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参加了一两次,都是谨言慎行,有时候更是“虚心学习”一言不发,在医院各科室专家的眼中到也能够博得一个“少年老成”的评语。

今天这次“会诊”已经是“例行”第二次了。第一次所谓地会诊在白文静眼中开起来的像是老人家们的“茶话会”,听地白文静昏昏欲睡,可惜就是没有半点实质性的内容。

对此白文静到是不感到稀奇。因为这里面有吴慈医院的医生结构组成的历史性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专家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四十到六十岁左右,过度偏老龄化。主要集中了本院多年以来一同成长起来的老同志,还有其他医院或者是大学即将退休的老教授。每个人都摆“老资格”,相信的都是自己多年来地经验,所以对他们而言所谓的会诊也不过是手术前走个过程,一个程序而已。

再者,就是专家们都喜欢把重要的事情留在最后再说,你看吧。要是不到临手术前的最后一次会诊,手术方案就死活不会确定。

所以到了最后,习以为常的众人就会把这种拖沓浪费时间的行为当成“惯例”,谁也不好说,也不敢说,这样没有效率的会诊究竟有无改革的必要。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一旦诞生,就难以改掉。

而白文静对此也拿不出来什么实质性的办法,谁叫他辈份低。年纪小,人微言轻呢。当然,如果会诊地过程中大家反应过于激动,有时候“茶话会”的热烈程度还会逐渐升级。具体如何,就不必细说了。

会议开始提前十分钟,白文静拿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手术方案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内早已经“烟云缭绕”、“气象万千”了,浓浓的一股烟油子尼古丁的味道刺鼻而入,让人不由得皱眉头。

会议桌一圈此刻已经坐了差不多十多位老医生老专家,喝着茶水抽着香烟。聊的也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见到白文静进来,除了几个脾气好的老专家点头表示一下,其他人都对白文静视而不见。

见此白文静到是不以为意,自己在角落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就等候着会诊的开始。不过当他同样悠闲地打量会议室内的其他人时,却正好看到正对面同样坐在角落里的卢佳馨,而卢佳馨显然也在看他。

两个人相视一眼,目光却又瞬间分开,笑一笑也就算是打过招呼。如此生疏些许是因为会议室内人多眼杂的缘故,当然,也有可能是某些人感到一丝心虚。

很快会诊就随着院长范永林地到场开始了。

会诊一开始第一个程序,自然是范永林以医院领导的身份先发表一番“振奋人心”的开场白。讲几句“共建和谐社会”之类的话。鼓舞一下大家的积极性。这个程序大概十分钟,却是每场必听的内容。虽然所说的内容千篇一律,但是用词造句却没有一次重样的,就这一点就不由得白文静不感到佩服。

等到发言完毕,范永林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便笑着对左右说道:“病人手术就安排在下周三了,留给我们地时间也不多,各位专家努力研究一下,争取今天就拿出一个切实可行地手术方案来。”说着开始点将,直接对心脏外科的主任医师刘建民说:“刘医生,虽然麻烦了一些,还有劳你再把病人地情况介绍一下。”

刘建民是上海人,今年五十多岁,带着大眼镜,脸上的眼角纹很重,说起话来显得软绵绵的,上海口音却是不浓。听到范永林点他名字,便立刻笑道:“既然院长点将了,那么我就抛砖引玉说一说?”

范永林又喝了一口茶,笑道:“劳烦你了,大家都仔细听着。”

刘建民先和大家客气点头示意,这才从桌子上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开始说道:“患者陆庆生,男,今年四十五岁。患者既往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去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约1小时,于当地治疗后,症状反复出现,2月前逐渐出现气喘、乏力、双下肢浮肿等病情加重表现,在本院治疗经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后于2月27日由心内科检查,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