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小镇战略:顾客至上第一步

沃尔顿有两大制胜法宝,第一个是销售为王,第二个是顾客至上。

沃尔玛顾客至上的信念,也是沃尔顿打造的。每一个服务业从业者内心都很清楚这个信条。但是,如果说在“销售为王”这一块,沃尔顿赢在贯彻到底,那么在“顾客至上”这一块,沃尔顿则赢在做到极致。具体讲,沃尔顿是这样把顾客至上做到极致的。

第一,缩小地域歧视。生活在乡村、县城的人,和大城市相比,能买到东西的质量和丰富程度都是天差地别。互联网的兴起,从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地域歧视的程度,让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同样的见识,买到同样的商品。而早在互联网诞生前,沃尔顿就在做着同样的努力了。

20世纪40年代,沃尔顿准备创业,他本打算在大城市开一家百货店,但妻子海伦坚决反对。她对沃尔顿说:“我会跟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只要你别要求我住在大城市里。对我来说,一万人的小镇就足够了。”这句话奠定了沃尔玛早期小镇策略的基础——沃尔顿家族生活在小镇,沃尔玛总部设在小镇,沃尔玛早期的分店选址也都在小镇。

那个时候,沃尔玛的竞争对手并不少,有些已经颇具规模。但这些大型折扣店,都不会选择人口少于一万的小镇开店。而沃尔玛的原则是,即使是人口少于5000的镇子,也在他们的选址范围。

那个时候,沃尔顿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开着飞机从空中勘测店址,这样能够直观地考察到交通流量,看到城市和小镇的发展方向,还能评估竞争对手的地理位置。靠这种办法,沃尔顿选定了一百多家分店的店址。

小镇策略的好处非常多:首先,避开了激烈的竞争;其次,店面租金便宜;再次,省下了大笔广告费,只靠居民的口口相传就能吸引足够的顾客;最后,最关键的好处,是让偏远地区的居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大型连锁折扣店带来的丰富商品和低廉价格。

散文家林达在文章中如此评价:沃尔玛的成功,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大幅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趋势。

但林达也写了沃尔玛给小镇带来的麻烦:传统的小镇生活方式和小镇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的社区文化,它建立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也维系着这种十分有特色的人际关系。它是舒缓的、轻松的,感性而浪漫。

沃尔玛却是另外一种风格。沃尔玛代表了全球化时代的肌肉和力量,它是紧张的、进取的,理性而冷峻……它知道它的力量不在人际文化,而在物质优势:多品种、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及其服务,所向披靡。

沃尔玛所到之处,小商店顿时日子难过了。当小商店纷纷倒闭的时候,却看到周围几十千米范围的人们驾车来到沃尔玛购物。小镇周围道路交通流量大增,空气污染明显……伴随着小镇主街萧条的,是原有社区文化的衰落。

所以,沃尔玛也被称为“美国小镇之敌”,有人甚至发起“拯救小镇商业”的活动来对抗沃尔玛。

这么看来,小镇策略只能算是沃尔顿另辟蹊径快速扩张的独到而又有些霸道的经营手段,与顾客至上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与那些只把进入自己店的人当作顾客的商家不同,沃尔顿把所有美国人都当作自己的顾客。他说:“多年以来,我们完完全全地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那些住在乡村和小镇上的顾客,和他们那些离开农场搬到大城市去的亲戚朋友一样,也想要买到上好的商品。”

反对沃尔玛的人,主要是那些被它击败的小镇商店店主和那些有小镇情结的旁观者。而那些真正享受到沃尔玛实惠便利的小镇居民,都在热烈欢迎沃尔玛的到来。早期的沃尔玛主要在美国南方几个州开店,冬天,北方小镇居民到南方过冬,在沃尔玛购物后,就迫切地要求沃尔玛来到北方开店。沃尔顿收到很多来自北方居民的信件,说自己回到北方后很想念沃尔玛。所以当沃尔玛开始进军北方市场时,已经有了不少拥趸。

对于那些不欢迎沃尔玛的小镇,沃尔顿也不以为意。小镇A反对沃尔玛开店,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开到隔壁小镇B去。这样,小镇A的居民也会开车去购物,而拉动经济的好处,都是小镇B的,此时小镇A后悔也来不及了。

还有些小镇,沃尔玛刚来的时候反对声很大,时间久了,居民们逐渐习惯了沃尔玛带来的生活方式。而当沃尔玛出于某些原因打算关掉这个分店时,居民们还会集体出来抗议关店。

刘强东在《富甲美国》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沃尔玛参与并主导了美国小镇的商业系统重构,并最终因为秉持让社区居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而在小镇扎根壮大,从美国小镇走向了全世界……当年的老沃尔顿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小镇的居民,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邻居们需要什么样的零售服务。

小镇出身的沃尔顿,靠小镇策略发展壮大,也为小镇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人和故土之间的相互馈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