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为什么对手总喜欢做你的邻居

在每一条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很熟悉的现象:某一地段上的商店十分拥挤,形成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区,但另一些地段却十分冷僻,没什么商店。再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同类型的商家往往聚集在一起。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总是紧紧相邻;沃尔玛、家乐福常常相依为伴;“安利”“雅芳”往往隔路而望……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引用一个例子对原因进行具体阐述。

假设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天有大量来往的车辆穿梭其中,并且车流量在公路上是均匀分布的(假设的一种理想分布)。现在设想有两家快餐店A、B要在这条公路上各自选择一个位置开张,招揽来往车辆。

他们所卖的东西口味差不多,价格也相当。那么,这两家快餐店各选择在公路的哪个位置上好呢?

为了分析的需要,我们要对该模型进行一个合乎逻辑的假定:因为食物口味相近,价格也无多大悬殊,车辆司机到哪个快餐店购买食物,就看哪个快餐店距离自己比较近。反正东西、价格都一样,何必舍近求远呢。根据这个原则,两个快餐店应该怎样确定最后的位置呢?

也许你马上会说把这条公路从0到1四等分,快餐店A设在1/4的位置,快餐店B设在3/4的位置,不就是最好的策略选择吗?的确,从资源的最佳配置来看,这种均匀分布的情况是最优的,每家快餐店都拥有1/2的顾客量。同时,对于开车的司机来说,这种策略的敲定,会使司机到快餐店的总距离最短,可大大节省吃饭时间。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天并不遂人愿。快餐店老板作为现代生意人,自然是精明之至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具有绝对的经济理性。只要手段合法,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顾客尽可能地多,生意尽可能地红火,至于其他人的生意好坏则与自己无关。也就是说,快餐店老板肯定不会考虑另一快餐店生意的好坏和车辆司机的方便,而只会以自己赢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当然都是不会安于这样的位置安排的。

出于这种理性,A快餐店的老板会想:如果我将快餐店的位置从1/4处稍微向中间的1/2处移一点,那么我的“势力范围”就会比先前所定的位于1/4处的那种方案要大。相应地,B快餐店的地盘就会缩小,我肯定会从B快餐店夺取部分顾客,生意会更红火。这对于快餐店A单方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主意。所以,原来位于1/4处的A快餐店就有了向1/2点处移动来扩大自己地盘的激励。

当然,B快餐店的老板也不甘示弱,作为一个经济理性人,他也会有将自己的快餐店从3/4处向中间的1/2处移动的激励,以便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争取更多的顾客。可见,原来A快餐店在1/4处、B快餐店在3/4处的配置,不是稳定的配置。

那么,究竟到哪个位置上才是稳定的位置呢?不难想象,在两个快餐店定位的市场竞争博弈中,位于1/4处的A快餐店要向中间的1/2处靠,位于3/4处的B快餐店也要向中间的1/2处挤,双方博弈的最后结局将是两家快餐店设置在位于中点的l/2附近的位置,两家相依为邻且相安无事地做着自己的快餐生意。尽管在这个点上,每家快餐店的“势力范围”仍然还是原来的1/2。

如果不是两家快餐店,而是很多家快餐店,也很容易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这些快餐店仍然会在公路的1/2处附近设店营业。

在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新的博弈模型——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由美国数学家纳什提出来的。这是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博弈均衡,也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量级的概念。纳什均衡主要描述博弈参与者的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下,每个参与者都确信,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如果某个人单独改变策略,偏离目前的均衡位置,那么他的支付将会降低。纳什均衡状态是市场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稳定结局。

我们在开篇所说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的原因,应该有答案了吧。只要承认只关心自己眼前商业利益的“理性人”假设,且条件许可,同类型的商家将几乎趋向于相依为邻,挤在中点就是唯一稳定的策略选择和唯一的纳什均衡。这就是很多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的原理,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公正的市场竞争的合理结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