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中医病因病机学发展简史

命门为主。后来赵献可著《医贯》发挥薛氏之说,而独重肾水命火。张介宾著《景岳金书》,则倡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之论。绮石著《理虚元监》,提出虚证病机有 "三本" ,即本于肺脾肾之说。以上诸家之说,对脏腑病机理论,互相发明,相得益彰。

明末吴又可著《温疫论》,对温热疫病的病因和病机传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在病因方面,认为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吴氏特名之为 "杂气" (包括厉气、疫气)。杂气的种类繁多,为病种种,各随其气而为诸病,无论老少强弱,触之皆可发病,且为病多遍于一方,众人相同。他在《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之说的启发下,明确指出 "时疫能传染于人" 而具有流行性质。在病邪的感受上,提出 "邪自口鼻而入" , "有传染受之" 等不同传染途径。在病机传变上提出 "邪伏膜原" 等,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外感热病病因病机理论。

到了清代,温热学家叶天士著《外感温热篇》,他总结历代温病各家之说,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阐发温热病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及其传交、转归的规律,独开生面。师承叶氏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论证了温热病三焦传变的机理。与此同时,薛生白著《湿热病篇》,论述湿热为病的病机变化,又填补了一大空白。至此,外感热病的病机学说日臻完备,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晚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他以实际屍体解剖观察的材料,对瘀血的病机理论作出新的发挥,关于气虚可以导致血瘀的论述,诚属前所未有的创见。后来,唐宗海著《血证论》,从阴阳水火气血立论,侧重出血机理的阐述,大大发展了气血病机理论。

近数十年,涌现出各种病机新理论,是中医病因病机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例如,在六经病机理论中,有阶段说、阴阳多少说、病理层次说,以及体质说等;在卫气营血病机理论中,有热毒说;在气血痰饮病机理论中,有痰瘀同源说等。同时还出现了引入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研究中医病机的新趋向。例如,人们用微观方法研究阴虚、阳虚的本质,观察瘀血的病理过程,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脾阳虚、脾阴虚等。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与阐明中医病机本质。

然而,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内容量如此丰富,在整个中医学中的地位虽如此重要,但迄今它的理论与具体内容都是分散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各科内容之中,尚未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整理研究,使其分化出来形成一间独立的学科。这种局面显然不适应中医教学、科研与医疗的需要,也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与提高。本书所作的初步研究整理工作,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和尝试。

(匡调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致郁系编剧 华娱:从西域二美开导 我在修仙界趋吉避凶 全民废土:我能无限强化避难所 红楼道爷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万界商店:第一个顾客晋阳公主 人在柯南,但是修罗场 苟在美食的俘虏 下海后,遇见魔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