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9页

其次,长平本身是整个上党地区具有多重军事地理优越条件的战略重地。

长平广四十余公里,袤三十余公里,略呈矩形,面积近一千平方公里。地势东、西、北三面环山,状若箕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丹河与地势平行纵贯全境。

整个长平地区可以这样来定位,即以丘陵为主、山地次之、平川又次之。

其主干河流为丹河,与五大支流许河、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成网状遍布全境,水资源丰富。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于战争,可借山势依凭;借丘陵隐蔽;借河谷平川调度和运输,保证了后勤装备的供应。

廉颇在长平金门山下,以丹河为依託,全力加固丹河防线。廉颇不独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还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敌我动静,一目了然。

就这样,赵军充分利用所占据的有利地形,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一连坚持数载,使急于求战的秦军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逼近金门一尺。廉颇令各营用心把守,不与秦兵接战。且出战者,虽胜也斩!

王龁领兵直逼金门山,距赵营仅数里。多次上前挑战,廉颇均避战不出。秦军不得已只好多次强攻赵营。双方互有伤亡。赵军西防线连续被拔下另营。廉颇则是继续高筑壁垒坚守不出。

双方一直在长平一带整整相持了两年多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史书中所能够提供的一些情况对于长平之战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做一分析。

首先,我们指出几条事实来做讨论依据:

一,相持期间,赵孝成王几次希望廉颇出战,廉颇均予以拒绝;

二,范睢入赵散布廉颇不臣之谣言;

三,赵王以赵括代替廉颇,并由邯郸向长平前线增兵二十五万,合兵四十五万有余,放弃防守战术,主动进攻秦军。

由上面第一、第三条材料,我们要来解答一个问题:秦军于长平相持战期间投入了多少兵力。

我们在过去的观念里使终认为,白起全歼赵军45万,所以秦军投入怎么也得有五、六十万吧。而且后来秦王亲自前往河内,征发了所有十五岁男子组成了一军由长平背后切入,断绝了邯郸与长平之间的联繫。看似五、六十的说法似乎很有可信性。

但是我必须得说一句,秦军最终投入兵力我们先不去讨论,就长平两年多的相持战期间,秦军数量绝对没有那么多,应该在廉颇军二十万之下。

理由很简单,赵王曾经多次与廉颇交换意见,希望廉颇主动进攻以结束战争。这一点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赵王希望廉颇以二十万军队发动进攻。我想无论赵王愚蠢到什么程度也不至于打算以二十万军队去进攻五、六十万庞大的秦军部队吧?所以,当时与廉颇连着打了两年多相持战的这股秦军最起码应该是“看似能打败”的规模。估计其始终也就保持了一个十五、六万的规模。

打个比方,就说钓鱼。大家都知道钓鱼需要鱼饵。你在河边打算钓条鲤鱼什么的,玩高级点先去抓条活蚯蚓做饵,那么这鲤鱼可能就上钩了。但如果你拿个鲨鱼头做饵,敢问哪条笨鱼还会上钩?

就连那个糊涂的齐缗王在选择迎战五国联军时,齐军在数量上也没有丝毫劣势。所以说除非你有绝对的取胜之策,比如白起攻楚时那样,要不没有谁会整天想着拿二十万赵军去弓五、六十万秦军。别说军事家不会,政治家不会,就连普通老百姓都不会这么想。给你二十万中国解放军去打五十万美军你干吗?

这里插一句对战国时代各国军队数量的看法。前文提过,战国时某国的军队数量基本就是国家的总户数,一户出一丁基本就是最大动兵极限。基本上一个国家的最大军队数量相当与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成年男子总数的一半。

但是,军队数量是成年男子数量的一半,并不代表投入战争的男子只有一半。事实上,国家征战,除了前线作战以外,还有以下几个部分的人口在为战争作着服务:

一,兵器製造。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必须以持续的武器供应为基础。兵器製造业细分起来可以分为:矿业,冶金,伐木,塑木,製造,牧业,皮革製造以及途中各环节中间产品的传递运输。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生产体系。

二,后勤运输。长年累月的战争,由其是出国作战,必须有一支庞大的后勤运输队伍。本土作战还好一些,而出境,尤其是挎过复杂的中国西部山地,那是需要大量运输力量的。这些运输力量不但需要将物资从后方远到前线,也需要将将物资先从全国运到集结地;不但要运输粮食,也需要运输武器和各种军需品。而秦咸阳离长平前线距离500多公里,战线级为漫长。

所以,一个国家将一半的成年男子投入前线之后,实际上为战争服务的绝对不仅仅是一半男子,而几乎是绝大多数男子。这样,农业将全部由女人去负责,耕马耕牛又因为战争而被大量抽调,农业生产大大衰减,根本不可能维持物资大量的消耗。所以,动员五分之一人口出征将意味着国家生产系统的全面委缩衰败,将意味着没有几个男人还在种地。所以五分之一的动员比例之能是暂时性的,必须是在战前战略储备耗尽之前就必须停止的行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