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53页

陆二婶踌躇满志,今天是她单立门户的好日子,是她赚大钱的好日子了!

想到一会儿去卖油条,那些钱就会像流水一样滚滚而来,跑进自己的腰包,陆二婶心花怒放,走路都哼起了歌儿。

陆春归几个没挑着担子出来,路上遇到的人都有些诧异,「春归,油条呢?今天不卖油条了吗?」

「今天不卖了,我们今天要去县城。」

「咦?去县城?你们这么多人去县城干啥?」

「要开学了,买新衣服去啊!一人一条!」陆鑫插嘴道,他高兴极了,不是过年,也有新衣服穿,这日子,就跟过年一样滋润。

村里人都尚节俭,听了一人一条的话,不免有点吃惊,「啊?买衣服?为啥不在镇上裁缝店找人做啊?到县城买多浪费钱呀!」

陆春归:「不碍事,县城里商场卖的好看。」

最关键的是,县城供应的布多,现在已经放开布和衣服的供应了,不需要布票了。

这消息,还是前些天她在城里看到的旧报纸《首都日报》上写着的头条新闻,《提前三年取消布票》,说的是现在纺织业超前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足够供应民众需要,不再需要通过统购统销、更不需要通过布票的手段来限制供应了。

这是个好消息。

陆春归知道,这只是个开头,不久的将来,别说是日常生活用品,就是一些工业类的产品,也都会逐渐取消票券供应制。

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不再磕头求爷爷告奶奶地到处去求票了。

这也意味着个体经济的崛起。

陆春归想到前景,不由得嘴角边浮起了微笑。

她不经意的回答,和那嘴角畅快喜悦的笑容,如同冬日的暖阳,春日的繁花,让村人见之惊嘆。

有钱就是好,陆春归可真能干,卖油条赚了不少钱啊。

陆春归对家里人真好,真是顾家的好闺女。

在她们身后,自是留下了一串这样或在心底、或流淌于嘴边的议论。

沈母坐在窗前,借着将亮的天光,正在看一本《唐诗三百首》,读到酣畅处,觉得意犹未尽,短短一句诗,越是揣磨,就越是意味深长。

正在仔细揣摩品味,却被这些陆春归与乡人的对话所打断了。

她凝眸看向陆春归的背影。

这个小姑娘,啧啧。确实不一般。

昨天她来还债,不像到别家那样送鱼,而是送了几个苹果,态度很是恭谨,带着姐弟几个一起鞠躬道谢,言行之间,自有一股礼仪风度。

这样的礼仪,很难在一个乡下小姑娘身上看到。生活在村里,看多了妇人掐腰骂架,像陆春归这样礼貌、感恩的小姑娘,犹如鹤立鸡群。

她到别家是送鱼,到沈家,却是送苹果,这份区别对待,自是因为沈家有船之故。

知礼之外,还十分细心妥当呢。

沈母对陆春归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漂亮,会赚钱,心思灵活。

现在还得加上懂礼、感恩、细心,办事妥当。

沈母自然知道,沈青岩现在都把鱼弄到县城去卖,是陆春归出的主意。

因为赚的钱确实不少,每次出海沈青岩都能比往常多交五六十,沈母也就默许了。

不毁信誉的前提下,多多赚钱有何不何。

因此陆春归总是跟着沈青岩出海,沈母也默许了,甚至当做不知。

一个多月前,在陆海康的灵堂上,陆春归哭得梨花带雨、娇弱地提出借钱葬父。

那个时候,沈母可没想到,不过两个月的时间,陆春归就可以活得这么风生水起。

可真不错。陆春归不错,沈青岩的眼光也不错。

可惜,沈青岩的年岁还是小了些。

沈母正有些遗憾着,脚步声传来,沈青岩起床洗漱了。

沈青岩是个乖儿子,起床洗漱后,便拿了钱出去买早餐。

自从陆春归做起了卖油条的营生后,沈家的早餐都是油条稀饭了。

沈母看着沈青岩脚步匆匆地出去了,她想了想,没有提醒他。

陆春归今天不卖油条,他到了村口就自然知道,没必要提。

沈母低头继续看书,却觉得心绪有些烦乱,索性丢开了唐诗,到厨房去烧火。

以前觉得自己儿子样样优秀,现在看来,好像没有她认为的那么优秀啊。

眼看参军入伍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可沈青岩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要参军还是要继续读书,他也没有表个态。

有几次问起来,沈青岩就只是说,「这不是要开学了吗,我先读书。参军的事以后再说。」

可开学后两三个月,就是征兵的时间。

这入伍,可不是好入的,尤其是对有商品粮户口的人来说,总得提前去打点走动一下。

这孩子,好像不怎么想读书,也不怎么想入伍,倒是对出海打渔的事情特别上心。

沈母知道他为何上心,还不是因为陆春归喜欢跟着他一起出海。

沈母没有阻止这事,甚至提都没有提,不过这些事儿都瞒不过她。

不阻止,自是知道孩子喜欢陆春归。而陆春归呢,是个什么心思,沈母可没有观察出来。若说喜欢吧,陆春归每次跟沈青岩出海,都带着一串人,她的两个姐姐妹妹是从来没有缺席过的。

灶上的米粥溢了出来,沈母站起来,拿出了两个蛋下油锅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