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3页

名人明事:记得水木清华还能够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上面接触到无数理工科学生或细腻或敏锐的文字,清华的人文氛围是否促进了你和文学结缘的?

潇水:我的“文学”启蒙比较晚,比起现在的少年作家在十八九岁就开始喷勃文字,我是在二十岁左右——也就是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很笨拙地把弄文字。“文学”这东西,一贯是羞于启齿出口的。似乎是“壮夫不为”的东西。特别在清华这样的环境,我们主要以作电流试验为务。即便写一封家信,都认为是浪费时间,一定要在晚自习结束后,用零余的时间匆匆写一封,不敢占用“好”的时间。

但一般大三年级的人,都会发生一次人生方式的转移,似乎开始能把自我从雷同的众人存在模式中挑拣出来了,大约是有了所谓“自我意识”,对于我来讲,就是莫名其妙地开始写东西。

后来我写《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系列,偶然会从大学的散文、文章里摘一小段进到“青铜恐龙”里去,网友读到时,每每大为讚嘆。譬如就是这样的青春年少的句子:

太子建(他的媳妇被老爹夺去了)常在夕阳西下的郢都以南长江江畔喃喃自语:“我这么久以来的歌声,为何总是围绕着你给我的忧伤。纯净的愁情吞没我的智力。你像束缚阳光的一根带子,你的有无决定了我盘根错节的愁肠和杂乱难理的人生。但我知道,没有阳光人一样可以生存,高尚的心灵自己可以照亮自己。没有微笑我就以长风对我微笑,没有爱恋我就以寂寞陪伴,没有伴侣我就与忧伤同行。失神的一剎那,虽然又见你梦中如花摇曳,但我依然要昂起头说,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不须惆怅,在远方我还会爱上另一个姑娘,但她取代不了你。惟有你,是我守卫大学时光的最后一批火种(坏了,这是我的大学时的情书,幼稚啊,幼稚啊……)”

呵呵,这其实就是从我的大学写的旧东西里,摘抄上来的。

名人明事:你怎么理解历史?为什么选择写先秦时代,而不写汉朝、唐朝、清朝什么的?

潇水:我觉得中国人,有两种祖先。先秦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生机勃勃,刚阳激烈,这时候的人跟后来朝代的人简直不像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

先秦时代的人,也就是春秋战国的人,刚烈直猛,耿介自由,个性张扬,其风骨正是现代的中国人也许所缺少的。这是因为当时的分封制体系,专製程度不是很强,国君的物质基础,都被分封给分封掉了。而秦朝以后进入郡县制的皇权专制时代,儒家开始当道,在越来越强大的专制体系下,人们慢慢就失去了独立完整的人格,人们变得圆滑、机巧而且中庸了,讲求“唾面自干”之类的无聊格言。其历史走势也像车轮那样一遍遍原地打转,乏善可称,没有新意。

所以,秦以前的历史是成长的、茁壮的、健康的,秦以后的皇权时代史是病态的、退步的、血脂增加、血压变高的。看看先秦时代的“青铜系列”,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祖先,或许可以令你身上也闪烁起青铜时代那种古朴质感的光泽,起到非常好的却病延年、养颜保健之功效。

这就是我选择写春秋战国历史的原因,我觉得中国人现在不要学太多的明朝、清朝,这些都是皇权专制最深刻沉重的时代,是中国开始走向落后的时代,从这里学不到什么有意义于今天的东西。

附录 附录九:潇水猫扑访谈录(二)

潇水猫扑访谈录(二)

名人明事:你目前进行的是一份重述历史的工作,而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工作,如蔡东藩的历史演义系列、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柏杨的帝后之死系列等,有否参考过他们的作品?对他们做如何评价?

潇水:蔡东藩写的《前汉演义》什么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跟我的没有重迭。我是从三皇五帝写到秦始皇登上泰山封禅而终止的。

至于《上下五千年》,应该是个不错的少儿读物,我只看过其中几小篇,譬如写大禹的,目的是想看看我有没有超过它。看毕,就放心了。《上下五千年》除了语言上和观点上比较传统以外,还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故事是零散的。只见一些割裂的小故事,而不知深刻的历史原画面。

我写的“青铜系列”,是一本描述了连贯完整的先秦历史画卷的书。连贯的历史,给读者带来的好处是一般故事集所无法替代的。举个例子来讲,若写蔺相如“完璧归赵”,那一定只是写他不畏QB。而我是放在完整连续的历史背景里去写的。在蔺相如出场之前,正是秦国人有求于赵:欲与赵人媾好,以便安全抽身南下打楚国,故一直不愿意绝“秦赵之欢”。所以儘管蔺相如一再抽风,折腾秦昭王,但老秦还是放过了他,遂成就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美名。这也算是蔺相如运气好吧。

至于柏杨的“帝后之死”系列,我并不知道。柏杨是所谓人性史观,用人性好坏来解释历史,这是非常浅薄了。以前我当学生的时候也很迷信柏杨,现在我觉得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名人明事:有人说,你写的《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系列,超越了明朝人的《东周列国志》。那么你自己是如何评价这个系列作品的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