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83页

在赵云看来,玄德兄长有仁者之风,又胸怀天下,有匡扶汉室,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的宏愿,只是一直深受困厄不得志罢了。

刘琮如此诋毁玄德兄长,让赵云很是愤怒,之前未曾谋面也还罢了,如今见到他和张绣同来,怎会给刘琮好脸色?

席间刘琮还算自觉,没敢再撩拨赵云,饶是如此,也吃了赵云不少白眼。

没办法,一想到那几句恶毒阴损之极的评语,赵云就火冒三丈,能把他这个老实人气成这样,刘琮也算是头一份了。

好在上面有师父童渊镇着,下面有张绣插科打诨,总算没让气氛太过冷淡。

到了后来,赵云的情绪渐渐平復,心里不知怎么,对刘琮所说的话开始琢磨起来。

人就是如此,有时候被蒙蔽了双眼,乍一见到光亮肯定会心生抵触,甚至非常反感,但又会不自觉地去猜想,直到逐渐适应。

就好比明明跟一个女生只是普通朋友的关係,可是被别人说多了她对你有感觉之类的话,自己就会不自觉的向那方面去想,直至最后沦陷。

不得不说,刘琮灌输的这些话,使得赵云对于玄德兄长的作为,第一次认真思考起来。

同时,赵云也开始认真的思考刘琮在南阳郡的所作所为。

就其推行的各种政策来看,南阳郡如今兵强民富还谈不上,但民众耕者有其田,士卒甘心效死力,这都是看得见的。假以时日,刘琮治下的南阳郡,必然会成为一方乐土。

若是推而广之呢?

星光下,躺在青石板上醒酒的赵云,眼神渐渐迷茫起来。

☆、第四十五章 羽扇纶巾孔明灯

出山的时候,赵云神色淡然,他虽然同意到宛城看看,却没答应一定要帮助刘琮。

其实现在他心里也拿不准,刘琮到底是虚言狂妄之辈,还是真如师父和张绣师兄所言,为人既有韬略,又有雄心呢?

既然拿不准,那便去宛城看看也无妨,若是个只会嘴上逞能的傢伙,自己也好有个藉口早日离开,去寻玄德兄长。

对于他这种心态,刘琮自然很清楚。

不过刘琮并不怎么担心。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回到宛城之后,刘琮拨了太守府附近的一处院子给赵云暂住,赵云也不推辞,坦然受之。

这一次进山对刘琮的心境影响很大。一方面是山中秀美的风光使得他被各种杂务弄的疲惫不堪的心绪,得以舒缓和放鬆,能够更为理性的思考当前的处境,总结之前的种种部署,以此检讨得失;另一方面,由于赵云的出现,让刘琮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太注重个人野心的宣扬,而忽视了这个时代最受人推崇信服的“仁义”。

说实话,刘琮在南阳推行的许多政策,更倾向于法家的理念。乱世当用重典是没错,但同时也要占据道德高度,在这方面刘琮做的很不够,甚至有些反其道而行之。

拥护他的人,自然是因新政而获得利益和好处的穷苦人家、流民难民。而反对他的,则是据坞堡自守的当地豪强。因为刘琮的编户政策不止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更从根本上断绝了他们获取廉价劳动力的可能。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谁不愿意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而且刘琮的屯田政策又废除了以往的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收。这就让广大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不少,许多人都觉得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似乎美好的未来第一次真正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如果说农民得到了好处,那官府的赋税是不是因此而减少了呢?

其实不然。往年敲骨吸髓式的征收各种赋税,反倒是杀鸡取卵,逼得很多原本的自耕农都投入了豪强的怀抱中,出卖土地和自由来换取庇护。最终官府的收穫反倒不如豪强。

纵观华夏历史,可以说,每个朝代末年大多都是类似的情况,除了异族入侵之外,土地兼併严重的后果,便直接危及王朝统治,而为了应对风雨飘摇的局面,朝廷又不得不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最终陷入死循环……

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刘琮不是没有遇到过阻力。

有那性子暴烈的坞堡家主,直接起兵反抗,结局自然是在刘琮强力镇压下,家破人亡财产土地充公、子女家眷充入奴籍。而善使阴谋诡计的,则想出各种方法负隅顽抗,奈何他们直面的对手,是毒士贾诩。跟贾诩玩阴谋,很显然他们找错了对象。

但无论结局怎样,他们到底是这个时代,掌握着话语权的代表人物,其子弟不乏读书人,对于刘琮的种种“暴行”的控诉,已经在襄阳乃至整个荆州,渐渐形成一股潜流暗中涌动。

对于这些情况,刘琮通过吴宽和他的特卫们瞭若指掌。

这也是为何刘琮一定要让军中士卒识字,并不断强化他们的忠诚度的另一个原因。

军权在手,至少不担心这些人明面上的反扑。

其实刘琮对于豪强世家,并非全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策略。对那些能够理解并且支持自己的人,他还是很友好的与之相处,并且想方设法为其家族提供一些条件,使得他们受损的利益,能够在另一些方面得以补偿。

比如刘琮要锻造兵器、打造盔甲,就需要大量的生铁、熟铁。虽然通过刘表可以获得一部分支援,但他还是决定通过采购的方式,让那些有能力的家族来做此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