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67页

胡宗南的原籍,是浙江镇海,于三岁时随其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之鹤鹿溪,所以人黄

埔军校时,报的籍贯是孝丰。

胡宗南幼年与王微(字显之),章云(字旭初)等同学,后又就读于湖州中学。他

读中学时,曾由章云家加以资助。他在湖州中学毕业后,曾在孝丰的一所小学教书,后

来他的部属中,有许多孝丰人,而且都是他的学生,像他的左右刘大钧、蒋竹三、程开

椿,以及曾任“空军华北区司令”的徐康良等人都是。连用人的方法,他也早就深得蒋

介石的衣钵了。

在孝丰时,他曾与王微争夺小学校长的位置,结果,因王是孝丰本地产,而胡只属

过江人(即钱塘江以东的客籍人),竞争失败,校长一职归了王微。胡宗南乃负气跑到

上海去,寄身于章云家里所开的毛竹行。时适黄埔军校招收第一期生,胡于失意中,忽

萌投笔从戎之念,乃由章云赠以旅费,到广东投考。因他身材矮小,在体格检查时就被

淘汰;幸面遇到当时的党代表廖仲悄先生,听见他说话激昂,也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就

特别准他参加考试,终于侥倖获取。

胡宗南在北伐期间,曾在胡公冕部下当过营氏。当胡公冕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副官长时,就保胡宗南接他的团长职务。是以胡公冕和胡宗南既有长官部属关係,胡公

冕亦有恩于胡宗南。就因为这种关係,后来胡宗南便与胡公冕和章云两人,结为金兰之

交。

一九三七年淤沪抗战发生,胡宗南曾指挥第一师、七十八师、一①二师及税警总团

参加。退守锡澄线(南起太湖,经无锡北达江阴)时,虽有永久性国防工事为依託,但

也打得很不像样。但他打了败仗反而升了官,一九三八年三月,蒋介石即任他为第十七

军团军团长,叫他移驻西安,整编由华北各战场败退人陕的部队。从此,他就把别人的

力量变而为自己的资本,资本愈厚,官亦愈高,到一九三九年,蒋又升他为三十四集团

军总司令。假手于黄埔学生,逐渐收拾非嫡系部队,本来是蒋介石一向的手法。这时他

借着抗战之机,就把他的“得意门生”胡宗南扶植起来了。

胡部退人陕西以后,即以“巩固河防”为理由,实际上即屯兵西北,执行蒋介石消

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他日忙夜忙的,并不是对付日寇,而是对陕西革命根据地构

筑碉堡线,严密封锁陕甘宁边区,同时开设军分校,办理训练班,布置特务网,设立集

中营,倒行逆施愈来愈多,他愈来愈获得蒋介石的宠信。有些人对胡宗南所受的“隆恩

厚遇”有所不解,实则很简单,是因为他绝对地、彻底地执行了蒋介石对外对内的方针。

而从胡宗南在西北的一切设施上,也就可以具体地看到蒋介石方针的实质。

抗战愈糟,官升愈高,这两句话,堪为胡宗南的官运写照。他升任三十四集团军总

司令后不久,又被蒋介石擢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其时,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司令

长官部驻在兰州,下设两个副司令长官部:一为傅作义的副司令长官部,设在绥远,代

字为“绥”;一为胡宗南的副司令长官部,设在西安,代字为“秦”。胡宗南的部队分

布于陕西、甘肃两省,其势力远远渗人到新疆;宁夏、青海“四马”(马步芳、马步青、

马鸿逵、马鸿宾)等部虽不隶属于胡,但亦受他的挟制,朱绍良的司令长官,不过徒负

虚名,只当傀儡而已。蒋介石之所以仍然要摆个朱绍良在胡的头上是因为胡仅系黄埔第

一期学生。“资望”还差,若在其时就任他为战区司令长官,恐招非议,故不得不用未

来挂个名。而论到实权,胡已大大超过一般的司令长官之上。

在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间,胡宗南的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前为罗列,后

盛文)、副参谋长(前为李昆岗,后为沈策)以下,设有参谋处、情报处、军务处、副

官处、经理处、人事处、军医处、军法处、军械处、机要处等处。所辖正规部队,有李

延年的第三十四集团军(后由李文任总司令),陶峙岳的第三十七集团军,范汉杰的第

三十八集团军(范曾一度调任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李铁军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外加

不在集团军战斗序列的直属军、师及直属炮兵、工兵、骑兵、装甲兵、通信、汽车等特

种兵旅、团。由此可见胡的副司令长官部组织的庞大和兵力的众多,均非别的司令长官

所能比拟。

那时候,胡军的一般编制是:集团军辖三个军,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步兵团。军

又有炮兵团、辎重兵团、工兵营、通讯营;搜索营、特务营等直属部队。

当时胡宗南所指挥的正规部队及直属部队,共有四十多个师,约为四十五万人。警

察、宪兵、地方团队和蒋特别配属给他指挥的空军等等,还未计算在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