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5页

如果当初日本内阁对军部能以有效的措施多加约束;军部在接到本庄繁的通报后,能雷厉风行地加以制止,迅速恢復态势;本庄繁接到板垣和石原的请求后能即刻加以阻止,谋求和平解决,那么那场引发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导火索是完全能够泯灭在萌牙状态的。

但历史是不需要如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动一场事变,进而引发一扬战争。所以在把自己赌注输个精光之前他们是决不会罢手的。

7. 东北军率先打响抗日第一枪的

东北军率先打响抗日第一枪的,竟是“鬍子”出身的马占山。

蒋介石一道“铣电”,捆住了张学良和20余万东北军将士的手脚,决定了白山黑水悲惨的命运。9月19日,事变爆发仅一天,渖阳、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辽、吉两省20多座城市便陷落敌手,不出一周,辽宁、吉林两省便被日军的太阳旗融化。

蒋介石被惊呆了。他想不到日本人的胃口如此之大,更想不到日本人干得如此无所顾忌,如此野心毕露。事变之初他对内对外一概宣称九·一八事变不过是地方事件,可日本人用大炮、刺刀回击了他自欺欺人的假话。

日本人也被惊呆了。

区区一两万人一天之间便掠地千里,击溃(如果还有抵抗的话)中国10多万东北军。

但面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肥田沃地和无尽的各种天然财物,少得可怜的日本兵竟手足无措,犹如盗贼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一般,一时竟无从下手。

关东军兵不血刃拿下吉林后,对下一步究竟如何行动产生了不少争议。司令官本庄繁中将比较谨慎,见部队已撒得不见踪影,深恐兵力不足发生意外。获得非凡的战绩时,先保住成果是他处事的一般原则。当下便电示各路日军,先稳定扩张成果,休整十天半月。黑河、龙江等刀板上的肉谅它也飞不了,暂缓攻击。

北满在惶惑、惊恐中迎来了1931年秋天。

虽然战火暂时还未烧到这片远离关内的黑土地上,但战争的气氛几乎笼罩在北满每个人的心头。

本庄繁也算是个“中国通”,看来他并不愿到处刀兵相加,他更愿对私心较重的东北军各级官佐施以软硬兼施的伎俩。付出不多的金钱和日本人自己加封的权势,如能拉拢过来一些中国当地军政要员,不仅省去了刀兵相见所付出的更大代价,而且能对外造成东北满人对日本帝国“众望所归”的平和景象,这对尚未对中国宣战的日本来说自然大有益处。再说即使征服了东北,日本人眼下仍只能靠扶持傀儡来支撑,“以华治华”是天皇和日本内阁对关东军一再重申的指示。

此外,狡猾的本在司令官还在顾虑另一个巨人。

北满地处边睡,与苏联仅一江之隔。自1905年日俄大战后,苏、日两国间便埋下了战争的种子。当时虽然日本胜了,但美、英幕后的相助影响极大,而且日本胜得很是惊险。连日本天皇对再战苏联能否取胜也没把握,因而对苏联一直是敬畏、仇视、暗中备战,指望在将来全部完成军事整备后再战而胜之。在对苏战备没有准备好之前,东京的一致态度是先不要招惹苏联这头巨熊。

本庄繁既知道史达林不好欺负,更知道东京的态度,所以在黑龙江问题上他没像辽、吉两省一样直接出兵,而是采取军事压力与金钱、权势诱降的方针。不到万不得已时,关东军不直接出兵。

打定主意,本在繁撒出关东军特务机关和日本外务省驻东北各地领事人员,加紧了对散驻各地的中国军政官员的诱降活动。

9月底,辽洮镇守使张海鹏叛变投日。

满脸麻子的张海鹏生性残忍、利慾熏心,眼见日本人在东北势力越来越强,此人便有了藉助日本势力扩张地盘,升官发财的梦想。当日本代表向他私下允诺:只要他能与日本人合作,关东军将代表日本帝国供给张部大盖枪2万枝,弹药随时接济。并答应攻下黑龙江后,委任张海鹏为省长。在张作霖手下多年难以发迹的军痞张海鹏见状,急不可耐地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

10月13日,张海鹏以手下干将徐景隆少将为先锋,率3个团的兵力进犯黑省。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公署参谋长谢珂将军率部在江桥迎战。徐景隆未战却误触地雷当场被炸死,伪军在黑省驻江桥守军的反击下一鬨而散。

伪军进犯的失败使本庄繁的关东军认识到,张海鹏伪军是一群乌合之众,军无斗志,要真正解决黑省问题,日军不出兵恐怕是不行。

江桥之战也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

10中旬,北乎张学良急电黑省,特任原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黑省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督率黑省军民稳定局势,保卫家园。

但张学良公开场合仍表示避免与日军衝突。

10月15日,北平副司令行营致电黑省:“如张逆海鹏进军图黑,应予以讨伐,但对于日军务须避免直接衝突。”

但日军此刻已有蠢蠢欲动之势,黑省群龙无首,街市荒废,学校停课,到处人心惶惶。参谋长谢珂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指望马占山能早到省会就职,以稳定军心、民心。

10月19日晚,马占山在万人众盼之中,按预定时间准时赶到了黑省省会齐齐哈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