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87页

“他们是哪几个?你还记得名字吗?”

“啊,都是名作家,一位是巴金,一位是魏巍,还有一位女作家叫……菡子,他们都到过朝鲜战场,还有一位叫杜旭,年龄都不小了,但都是精力充沛、敢历艰险,我很佩服中国的作家。”

一我想他说的杜旭可能是杜宣之误,我没有纠正他。心中正为能不能去奠边府而忐忑不安。在黎东辉来说,他可能不理解作家获取实感的重要。

“对于胡志明小道,”黎东辉继续说,“西方评论家把它形容成现代战争的竞技场,这是他们根据各种消息和传闻作出的推测。其实,这是最为古老的一条通道。其古老不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据记载发轫于公元前二世纪。……”我不太相信胡志明小道的前身有那样久远。

“噢,这条通道恐怕也有那样古老,甚至更古老一些。有交趾和越裳国的记载恐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的寮国已有‘大象王国’之称了。丝绸之路用的是骆驼,长山山脉(也称赛富良山脉)的运输却是大象。……在胡志明小道的最初阶段,也曾用过大象作为运输工具,笨重而又难以隐蔽,受到损失之后,很快就改变了运输方式。

“我是1964年从这条小道进入南方的,当时,我们部队从17度线的广平省出穆嘉关进入寮国,绕过17度分界线,沿长山山脉,由寮国进入柬埔寨的磅湛省潜入越南南方的西宁省。这是数千里曲折蜿蜒的山路和丛林。可以说处处都是天然险阻。……

“真正走过这条路的西方记者是威尔弗雷德·贝却敌。他是1964年初走这条路的,他是从17度线动身南行,到达西贡、他用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几年之后经过改善的道路,用六个星期就可以走完,只是危险依旧。威斯特莫兰为了切断这条运输线,可以说绞尽了脑汁伤透了脑筋,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们首先是空投美国人和越南人混合组成的研究和观察大队,为了这些特种部队的安全,多是投在寮国境内。向美军基地提供交通运输情况,指示轰炸目标。在交通线上设置地雷,还有人迹嗅探器、声音传感器,为轰炸机群指示目标。为了消灭丛林,他们大量地喷洒化学脱叶剂,难怪西方记者讽之为‘当代唐·吉河德’,即使你美国能把整个长山山脉的丛林喷洒遍,第二年不就又长出新叶来吗?即使树叶都落光,又能怎么样呢?”

“这叫黔驴技穷!”

“他们绞尽了脑汁,简直到了可笑的程度,威斯特莫兰放弃了‘麦克纳马拉防线’计划,只有加强轰炸一法。但是胡志明小道照样畅通无阻,运输量反而越来越大,詹森总统早就沉不住气了,他要求前海军部长保罗·尼采,对美国的战略轰炸效果作出调查,因为有人把美国的狂轰滥炸的‘隆隆闪电’形容成‘东方茶杯’里的一场风暴。

‘调查的结果很不乐观,尼采报告说:‘大多数物资来自中国和俄国,轰炸可以给北越造成困难,但是,我们无法消灭生产这些物资的工厂;B—52轰炸机可能是最具毁灭性的可怕的武器,但用来对付小道那样的目标,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冒险:B—52由坐标控制轰炸,可以在30秒钟内投出100多枚750磅的炸弹,在丛林中可以切出一英里长,四分之一英里宽的林间空地,但是它的杀伤率却低得可怜,据估计300枚炸弹,耗资1000万美元才杀伤1名渗透者。’越南有3400万人口,北越是2000万,这意味着什么?”

“是啊,美国再富,也没法承受这种代价的!”

“所以詹森总统病急乱求医,委託‘贾森小组’寻找解决胡志明小道的办法。这个小组作为美国决策的思想库,是由高级科学家、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他们提出了‘纽扣炸弹装置”——像药丸那样大的爆炸物,撒到丛林里;还有‘拉瓦计划’和‘斯特兰洛维安’计划,……说出来叫人笑破肚皮,就是在鸽子身上绑上爆炸装置,让鸽子落到我们开进的卡车上,来爆炸我们的运输车。……”

“净想小窍门!”我忍不住笑了,“这简直有点滑稽!”

“滑稽到荒唐的地步,什么‘狗屎状的粪团传感器’、‘人迹嗅探器’、‘易洛魁夜战者’、‘夜间追踪者’……他们把配备有红外线望远镜的武装直升机能把星星和月光放大50000倍,然后在电视监视器上追踪目标。他们把胡志明小道称之为试验和完善电子战设备的试验场。……”

“有用吗?”

“有用个屁!”黎东辉笑笑,“我在胡志明小道上只遇到过一次险情,那险情并不是美国的电子设备造成的!”

第十二章

(一)穆嘉关山口

卫生队的小宋送来苏军医的两张纸条,把我们的交谈打断了,一张是给黎东辉的。

首长:昨日舟桥营遭到敌机轰炸,3人牺牲,7人受伤,其中有3名重伤

亟需抢救,无法给您去针灸了、用药仍需照常。

他给我的纸条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