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89页

奴役和成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史达林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利用矛盾的一个重大转折,即由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拆散

“反苏同盟”到利用所有受侵略和侵略威胁的国家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结

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转折。

正是由于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坚、以苏英美同盟为基础的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汇集了全世界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彻底孤立、集中打击最主要最危险的

敌人,才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毛泽东利用矛盾、广结盟友的策略思想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他在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战争中,善于利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个破敌的高超斗争艺

术,为世人嘆服。他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指出:敌人内部

的矛盾,对于革命的政党、革命的军队和革命的人民来说,是很有用的,“我

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

前主要敌人之用。” 他特别把这种斗争策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利用矛盾,争

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一)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这把锋利的解剖刀,象瘤丁解牛一样,

把看似强大、统一的敌人营垒,科学准确地解剖开来,区分主要敌人和次要

敌人,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阶级关係、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由于各帝

国主义间充满利害衝突,由于它们各扶持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形成各

自的势力范围和实力集团,因而,中国革命的敌人营垒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

盾、激烈的争斗和各种各样的缺口,并在经常发生变化。这既给中国革命力

量以利用矛盾之广阔天地,又特别需要善于分清谁是主要敌人和谁是可能暂

时藉助的同盟力量。“左”倾冒险主义的莽撞家不懂得分清主次以各个击破,

撞得头破血流;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错把敌人当盟友,几乎断送中国革命力

量。与这两种人相反,毛泽东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

利武器,把敌人营垒作了相当准确的分析和区别,从而为中国革命战争制定

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毛泽东在 《论政策》这篇重要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在帝国

主义势力问题上,他将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其它帝国主义加以区

别;又将同日本结盟的德意帝国主义和同日本处于对立地位的英、美帝国主

义加以区别;还将曾经采取远东慕尼黑政策危害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同后

来放弃这个政策改为赞助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加以区别。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问题上,他把反对抗日的亲日派和主张抗日的英美派加以区别;又把主

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的两面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两面

性较小的民族资产阶级及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加以区别。正是由于毛泽东作

了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从而划清了敌友,确定了一定时期内的主要打

击对象。试想,如果没有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政策,又怎么能够利用

敌人营垒中的种种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把敌人各个击破呢?可见,

谋略,无论是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谋略,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争取中间势力,扩大盟友

毛泽东在坚决反对树敌过多、打击面过宽的同时,一向强调革命总是团

结面越广越好,朋友越多越好,强调要利用一切机会,获得儘可能多的同盟

者,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同盟者,凡能

争取的要尽力争取,以利于反对主要敌人。他认为,争取中间势力是汲为重

要的。这里仅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争取中间势力作点说明。

中国社会是一个 “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以阶级结构而言,在无产阶

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中间阶级 (在抗日时期主要是指中等资产

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从政党关係上说,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

民党之间活动着许多民主党派和政治团体;从军事力量上看,在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革命军队同蒋介石集团直接控制的中央军之间,还有许多地方实力派

的武装力量及国民党的杂牌军队。因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蒋

① 《毛泽东选巢》合订本第134 页。

介石集团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争夺

中间势力的斗争,谁争取了中间势力,形势就对谁有利,反之,谁就要被孤

立、遭失败。应当说,这个道理,不仅共产党明白,蒋介石集团也不糊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