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72页

充也遇到了很大困难。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对全局作了透彻分析。看出敌人

的优势已下降,士气低落;敌人已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其后方出现了第二条

战线;南线之敌较弱,给予我可来之机。于是,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决心

在敌人的战略进攻尚未全部被粉碎,我军总兵力不超过敌军的情况下转入战

略进攻。以敌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这个从解放战争全局考虑的避

实击虚的行动,是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进攻和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战略方

针,使解放军在战略上夺取主动地位。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通过如下部署实

现的: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 个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 6 月

底自鲁西南强波黄河,先在鲁西南地区求歼敌人,尔后逐步向豫皖苏边区和

大别山地区进击,在长江以北的鄂豫皖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

7 月19 日决定,以原拟转用于陕北战场的晋冀豫野战军第4 纵队和新组

成的第 9纵队以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 军,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改自晋

南强渡黄河,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协助陕甘宁我军击破胡宗南系

统,同则协助刘、邓经略中原。

8 月上旬决定,以陈毅、粟裕指挥华东的 6 个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西线

兵团,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 11纵队,在像皖苏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与

刘、邓野战军和陈、谢集团共同经略中原。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主要任务是:挺进中原,以品字形阵势协

力作战,机动歼敌,创造新的解放区,调动敌人主力回援,以此策应内线兵

团作战。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全局的关键一着,而刘邓大军千里跃

进大别山,又是关键的关键。大别山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军只要能在

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立足生根,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

直接威胁敌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自山

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在三路大军南进的同时,以华东野战军4 个纵队组成东线兵团,由许世

友、谭震林指挥,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指挥,继续在山东和陕北战场从两翼

钳制敌人,策应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中央突破行动;在敌人主力回

援中原地区后,即逐批寻歼留下的敌军,收復失地,并扩大山东,陕北解放

区。

以上战略部署,我们可以把它形容为三把尖刀插进敌人腹部,两把钳子

钳住敌人两臂。此乃奇兵胜战之举,堪称致敌于死地的绝妙高棋。

三路大军突破黄河之后,与国民党主力军逐鹿中原,这对扭转全国战局,

夺取战略主动权,为尔后决战,并打过长江,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重大的战

略意义。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胸有全局,高瞻远瞩,而各路大军指挥员又能创造性

地贯彻统帅部的意图。刘邓大军为了全局的利益,再硬的骨头也得啃,身背

40 个师的国民党军队,艰苦奋战;其他两路大军也是千方百计地克服无后方

作战的困难,全力配合,协同作战。这同国民党军队的互相排挤倾轧。形成

鲜明的对照。

蒋介石腹部被连插三刀,加上彭老总在西北战场死死拖住胡宗南不放,

山东许、谭兵团又积极行动,吸引住大量国民党军队。蒋介石、白崇禧 (国

民党的 “小诸葛”)等顿时阵脚大乱,疲于奔命,手足无措。“哑铃”的两

个 “把”

(陕北、山东两个重点),被置于无用武之地,哑铃的“柄”却被折断

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斗智艺术多么高超,

蒋介石、白崇禧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等他们定下神来苦思对策重新反扑时,

刘、邓已在大别山逐步站住脚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对金陵城的威胁,

一定要设法排除。蒋介石等不惜老本,孤注一掷,但以后的日子每况愈下,

无可亲何?!

回顾这段历史,老一辈革命家的 “谋全局”的形象,历历在目。毛泽东

当年运筹全局,但始终把握中心环节,大别山这隻棋是要棋,只要这隻棋活

了,全局皆活。局势的发展,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这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

一幕,是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目的和总路线服务的。自此之后,解放

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係

加强战略意识,立足全局,如此重要。那末怎样处理战略与战术、全局

与局部的关係呢?毛泽东说过,我们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个概念,这就是:

战略上 (全局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局部上)重视敌人;战略上以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