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51页

袁绍也拍案而起,勃然作色:“天下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人吗!?”说完,袁绍拔出佩刀,横在当胸,在董卓凶悍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袁绍知道董卓初到京师,立足未稳,暂时不敢对自己下手,但是日子一久,这个目中无人的武夫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袁绍作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

一天早晨,洛阳东门的守兵无意中发现,司隶校尉的印绶竟赫然悬挂在城门之上。

那一刻,袁绍的车舆正疾驰在前往冀州的途中。

六 一盏人油路灯(1)

袁绍一走,董卓最后的一点顾忌解除了。九月初五,董卓大会百官,昂着头说:“皇帝昏昧柔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改立陈留王,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面面相觑,殿上鸦雀无声。

董卓又高声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今日亦同。有胆敢抗议者,皆以军法从事!”

话音一落,百官震恐。

董卓得意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

可还是有一个人慢慢站了起来。

他就是从黄河边上把天子抢救回来的尚书卢植。

董卓听见卢植桀骜不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上响起:“从前太甲既立,昏昧不明;昌邑王行事,罪过千百。故有伊尹、霍光废立之事。而今天子尚幼,行无失德,非前事可比也!”

董卓大怒,当即罢会。心惊胆战的公卿们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纷纷离开坐席。

卢植也准备离席。

可人们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董卓扔过来一句话:“来人,把卢植拉出去斩了!”

曾被灵帝流放、此后一直亡命天涯的蔡邕立刻站出来替卢植说情。

他是作为一个朝野知名人士被董卓抓来点缀这个新政权的。当初董卓召他,被他婉言谢绝。董卓就给他传了一句话,说:“我喜欢灭人九族!”

衝着这句话,蔡邕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洛阳。

董卓很满意,三日内给他连升了三级。

除了蔡邕,议郎彭伯也站出来劝谏:“卢尚书乃海内大儒,四方仰望;倘若今日诛之,恐令天下人齿冷心寒!”

董卓觉得有理,新政权不宜给人血腥印象。何况要杀一个小小的卢植,也不急于这一时。于是将卢植释放,但是罢免了官职。

次日卢植便告老还乡。

后来董卓派出的杀手一路追到了他的家乡涿郡。

可是,杀手们扑了个空。

卢植早已携家人逃到了外长城脚下的上谷(今河北宣化县)隐居。

仅仅过了一夜,董卓就再度把百官召到了崇德殿。

这一次,大殿上多出了三个人:天子、太后、陈留王。

公卿们心知肚明:要变天了。

董卓站起来高声宣布:“皇帝在为先帝服丧期间,无人子之心,无人君之威,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太傅袁隗当即登上御座,解下天子玺绶,奉于陈留王。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新天子刘协北面称臣。

何太后哽咽不止,群臣心中一片悲凉。然而,再没有人开口说话。紧接着,董卓又以何太后逼死董太后为由,迁废太后于永安宫。

刘协就是汉献帝。

实际上,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汉帝国到此就结束了。此后几十年只是名义上的一种苟延残喘而已。

所以,刘协登上帝座的这一刻,可以被视为三国时代的零点。

九月初七,也就是刘辩被废的第三天,董卓就杀死了何太后和她母亲舞阳君,并将何苗剖棺肢解,弃尸道旁。十一月,拜董卓为相国。

这一年冬天,风雨飘摇的帝都洛阳成了董卓和西北军的游乐场。这些长年戍边的大兵们从没住过这么繁华的都市,从没见过这么多漂亮的女人。所以他们一下子就疯了,掳掠财物,强姦妇女,如入无人之境。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皇亲国戚,只要是他们看上的,无一倖免。那些日子,洛阳的居民朝不保夕,人人自危。

道德与文明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而人性深处隐藏着无穷的欲望和暴力。

哪一天窗户纸被刀枪捅破了,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野蛮人。

以文教立国的大汉朝,到头来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帝都沦为一座暴力与恐怖之城。

次年正月,改元初平。董卓派人毒杀了弘农王刘辩。

这一年,天下群雄并起。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还有被董卓封为骁骑校尉却弃官而逃的曹操等各路豪杰,纷纷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缔结成关东联军,麾师洛阳讨伐董卓。

六 一盏人油路灯(2)

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三国时代终于拉开了帷幕。

董卓知道,他在洛阳既没有政治根基,也不得民心;关东联军又来势汹汹,必须要打一场持久战。因此洛阳不可久留,只有他的老巢关西才能成为图谋天下的根据地。初平元年(190)正月十七日,董卓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迁都长安。

就在这一天,这座经历了一百六十五年的岁月沧桑、哺育了十一朝天子的东汉帝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