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06页

尔,年来,一直从事走私毒品和谋杀恐怖的勾当,先后亲自指挥贩毒分子和黑社会犯罪

分子,谋杀了哥伦比亚政府5名部长级政府首脑、57位法官、3O名记者和300名警察及许

多无辜的老百姓。从l979年开始,他操纵麦德林贩毒集团,先后将33吨古柯碱和其他大

量的毒品运输到美国经过三章后,美国联邦大法官米尔顿在对莱德尔的终审判决中宣布:

“终身监禁,追加l60年徒刑,永远不准保释。”

指控莱德尔团罪行有走私古柯碱罪、暴力杀人罪、谋杀罪等10多项罪名。他从此开

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缉毒总署,为了侦破和捕获这位大毒条,花了

将近十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到这对总算如愿。但是,儘管莱德尔被

关进了美国监狱,他在哥伦比亚依然阴魂不散。许多古柯种植者和麦德林人,还将他视

为“民族英雄”。每个星期的周末,由他创建的一拉丁美洲运动党都要举行聚会,会场

里依然是悬挂着他的巨幅画像。该党全体都一致坚持要求美国当局释放他们的领袖。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莱德尔被引渡到美国后的第二个星期天,麦德林歌剧院的

那位首席小提琴手查莱德和他的情人。音乐学院的女大学生曼塞娜双双失踪了。几天以

后,他们两人的尸体被吊在麦德林广场街心公园的栏杆上。两个人都被剥得精光,一丝

不挂,遍体伤痕。

这幅惨象,是黑手党人对告密者惯用的惩罚方式,令人怵目惊心。

莱德尔被捕获之后,麦德林贩毒集团已元气大伤。当年贩毒集团的“五虎上将”,

如今只剩下了埃斯科瓦尔和在国外的罗德里格斯了。

这时在国内的埃斯科瓦尔已孤掌难鸣。同政府的谈判破裂之后,他又被警方通缉全

国。于是,他又只好仓皇出逃,在各个地方流亡。最后不得不躲过高安德林不远的科迪

勒拉山的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一有风吹草动,就带着几名保源逃过深山老林,全没了当

年称霸黑道时的风采。

面对这种困境,大毒枭埃斯科瓦尔开始考虑的,不是贩毒集团东山再起,而是自己

的前途和命运。何去何从,这是他第一次面临的选择。有了莱德尔的前车之鑑,他最担

心的是被引渡到美国。

然而,就在埃斯科瓦尔举棋不定,犹豫彷徨之时,一条“喜讯”从天而降。

1990年4月5日,即将任职期满的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访问了法国,在向欧洲议会代

表的讲话中,这位总统首次公开宣布:哥伦比亚不会将埃斯科瓦尔引渡给美国,条件是

只要他放弃毒品走私,向政府投降。

巴尔科总统的这番讲话,无疑给了埃斯科瓦尔一线求生的希望。不过,巴尔科毕竟

是一位即将下台的人物,他下台之后,他的继任者会不会恪守他的诺言很难说,所以埃

斯科瓦尔对哥伦比亚政府的这个决策,还是将信将疑。

加维里亚总统针对贩毒分子惧怕被引渡的心理,继承了前任“打击和招安”相结合

的策略,制定了一套对付贩毒分子的新办法。在加紧对贩毒集团围剿和追捕的同时,他

郑重地颁发了第三号总统令。该总统令宣布:

在此法令颁布之日前,凡是犯有毒品生产、製造罪的贩毒集团分子,只要向政府投

降,司法当局将对他们从轻处理,并保证不把他们引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新总统这项

宽大的政策,终于让埃斯科瓦尔把准了政府的脉搏。他和他的同伙,都是在美国毒品管

理局通缉令上,榜上有名的“可被引渡者”,如果一旦被引渡到美国,那就一切都完了。

如今,这一新的法令,使埃斯科瓦尔和他的同伙们心动了。他们在考虑是否向政府

投降。但是,同政府兵戎相见,浴血厮拼了近二十年的“巴勃罗大爷”要向政府投降并

非一件易事。他还需要察言观色,看准气候,还要物色可靠的中间人在中间斡旋,还需

要投石门路,否则,将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正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埃斯科瓦尔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

一天,《波哥大电讯报》的新闻记者桑特斯,找到他的邻居帕柯昂家里,议论新总

统加维里亚对贩毒分子的新政策。

桑特斯是一位对事物非常敏感的职业记者,他总想捕捉一些重大新闻来引起轰动效

应。因此,他在波哥大的同行中名气很大。而他的邻居帕柯昂是一位电影工作者,时任

波哥大电影协会会长,又是资深电影评论家,但同样对新闻极大兴趣,有“特邀记者”

之称。桑特斯28岁,帕柯昂55岁一一已儘管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由于共同的兴趣和爱

好,使他们成了一对感情极深的“忘年交”。帕柯昂对加维里亚的新政策也很感兴趣。

他们认为,安召林贩毒集团的头目,在这种新政策的感召下,一定会有新的举动、因为

他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绝不放过这么一个“柳暗花明”的机会。如果能获得第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