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5页

告别了推销员的生涯,埃斯科瓦尔正式开始了他后来的“终生职业”。

1974年2月,奥乔亚终于将埃斯科瓦尔介绍给了莱德尔,同时也把对方介绍给他。

直到这时,这三位后来将哥伦比亚闹得天翻地覆的主要黑帮头目才真正走到一起来了,

一个犯罪团伙便由此脱颖而出。

他们在奥乔亚的提议下,决定成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叫“麦德林卡特尔”。他

们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以奥乔亚的杂货店和莱德尔的汽车修理厂为据点,进行境外走

私。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走私毒品当成主要“业务”。作为一位哥伦比亚公民,他们都

知道以下几个事实:

1970年11月,哥伦比亚政府第一次颁布法令,宣布对非法买卖和拥有毒品者给予严

厉制裁。这一法令经过多次补充和修改,已正式列入国家的宪法条款之中。

其次,是从1971年上述法令颁布之后,哥伦比亚警方配合政府各有关部门,立即进

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缉毒运动。从此以后,这种运动便持续不断地进行,每年至少要收缴

和焚烧两次毒品,每次被收缴焚烧的各类毒品都在5000公斤以上。

同时,政府还从1971年开始,就专门成立了一支武装精良的缉毒部队,对机场、港

口和通往各处边境的口岸进行严格检查。一经查出,便人赃俱拿,决不宽恕。

所以,贩毒虽然是一桩赚钱的买卖,但也是风险最大的生意,一步不慎,便人财两

空。到底能发多大的财,他们一时还摸不准。儘管莱德尔尝过这种“甜头”,但这两年

他一直在国内,加查和罗德里格斯在加州的网络发展如何,他也不十分清楚。再说现在

全世界都在禁毒,国外毒品市场的前景又如何,这都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走私家电、珠宝,这是奥乔亚的拿手戏,在没有认识莱德尔以前的那两年,他就是

干这一行,手下有一班人马专干这种营生。同时,这也是幼年代初期,哥伦比亚许多人

都在干的勾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政局动盪不安,哥伦比亚的经济一直处于疲软阶段。经

济衰退的结果,导致了许多民族工业的破产。一直到对年代,甚至连收音机、电热器这

样的家用电器都要依赖国外进口,更不要说高檔的产品。

儘管哥伦比亚历届政府力求发展本国民族工业,多次下令封锁边界,抵制各种走私

货物,但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国内产品又供不应求,这就给走私创造了一

个极大的生存空间,也使走私变成了一种有利可图的生财之道。

另外,在哥伦比亚长达63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都是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茂密的

热带雨林为走私者设下了无数的天然屏障,一条条隐秘的“绿色通道”就在这密林深处,

通往周边的许多国家的商品集散地,让政府的缉私人员和边防部队防不胜防。有了这样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可图的走私活动自然屡禁难绝。

由于在东南部与哥伦比亚接壤的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秘鲁等国都不十分富

裕,所以在西北部与之接壤的巴拿马就成了哥伦比亚走私的主要通道。

巴拿马本来是哥伦比亚西北部的一个行省,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于1903年11月

3日发生军变,宣布脱离哥伦比亚。三天之后的11月6日,美国率先承认巴拿马为主权独

立国家,并派遣一支海军开赴巴拿马海峡,帮助新独立的巴拿马抵御哥伦比亚军队的颠

覆。紧接着一,美国又同巴拿马缔结了一个举世皆知的(海布诺瓦里条约),从此,诞生

了世界近代海运史上的一个奇蹟——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起来,使来往船隻缩短了近7万公里的

航程。为开凿这条举世闻名的运河,巴拿马人付出了近7万人的生命。但是,由于(海

布诺瓦里条约)的签订,运河的主权却落入美国人之手。不过,巴拿马的经济也由此得

到了发展。

巴拿马的发展,既让哥伦比亚政府眼红,也给好伦比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结在运河地区的许多战后剩余物资,成了走私贩注目的目标。

这里除了有大量的食品、服装之外,更多的是弹药军火。

为此,哥伦比亚政府曾多次下令封锁哥、巴边境,防止反政府武装从运河区偷运军

火入境。然而,这种封锁,也给哥伦比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哥伦

比亚上流社会所需求的生活品,如古巴雪茄、法国香水、海地棕桐油、荷兰奶酪和美国

香烟、可口可乐等等,都在这种封锁之中被阻在国门之外。因此,从五六十年代开始,

哥、巴边境的走私活动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格外猖獗。儘管哥、巴边境山峦起伏、林深

革密,巨蛇猛兽经常出没其间,但走私的马帮车队依然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知道,哪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