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51页

张让苦笑道:“命都没了,还要名有何用?”

李斯略一沉吟,说道:“李斯为韩王上书一封,请丞相代为转交。”

张让犹豫道:“如果让韩王知道我私通敌国……”

李斯忙说:“如果是敌国,自然有罪。但是如果是为国家社稷着想,为韩国留下后路,就不一样了。”

张让大喜,点头称是。

李斯书曰:“旧时五诸侯联合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地不满千里,却得与诸侯同位于天下,乃君臣相保,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今天下大乱,赵欲伐秦,必然取道与韩。君不闻假道伐虢之先例乎?”

假道伐虢,是春秋时候的事儿。晋国想吞併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便故意在晋、虢边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然后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并送给虞国大量的金银财物。虞国拿人的手短,答应了。谁知道晋国攻下了虢国,在班师回朝的时候,顺便把晋国也攻占了。

李斯用这样的前车之鑑提醒韩王,赵国借道韩国攻秦,唇亡齿寒,韩国也危险了!

待张让把交给韩王的上书拿走,李斯立即派人回咸阳,把四国合纵之事通知秦王,自己则在驿馆中等待。

等待的滋味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随时可能有人进来把自己杀死。

好在三天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要自己的命。

这些日子,韩王安也不好受。韩国的文武百官早已分成了两派,我们姑且称之为六国派和秦国派。

六国派以韩非为首,主张与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几十年来,韩国是怎么过来的?今天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秦兵又至。这样的窝囊日子,难道还没过够吗?现在赵、楚、燕、齐四国答应合纵,正是天赐良机,五国一起合力攻秦,就算不能把秦国击垮,也可以逼得秦国后退,偿还被割之地,那时韩国发奋图强,秦国也不敢随便东攻。要是保持现在的情形,韩国弱小,都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绝无机会重振国威!

秦国派以张让为代表,对韩非的观点不以为然。六国不是第一次合纵了吧?每次合纵失败,向秦国求和,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不都是割让我韩国的土地?不见秦国后退,只见秦国越来越大,我韩国却越来越小。要是再杀了李斯,我们就一点后路都没有了。

韩王安听听这边有道理,那边也没错,只有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韩非和张让看韩王不明确的表态,争论更加激烈,都跑到韩王的近前了,喷薄而出的口水都迸溅到了韩王的脸上。韩非口吃,迸得多些,张让也不甘示弱。韩王也不便发作,都是为我的江山嘛,只好唾面自干。

有时候,为了少挨些口水,韩王就谁喷得多就示意谁不要再说了,还称讚他说的有道理。另一边更急,也努力多喷。没有几日,韩王的脸就起癣了。

韩王没办法,又看了李斯的上书,觉得李斯说的也有道理。

这样韩王安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想到了韩非给他出的不见李斯的主意,正好重新用一遍,闭门不出,不再上朝,任凭他们去争论。韩非见韩王这样鸵鸟,只在心中痛骂,却也没有办法。张让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韩王什么也不管了,合纵自然也合不成了,连忙去向李斯报喜。

李斯不仅接到了张让的喜报,秦王嬴政也给他发来了诏书。既然留在韩国已经没有意义,就回来吧,虽然没有功劳,却也第一时间掌握了韩国的动态。李斯马上整理人马回朝。

这边,嬴政已经对他望眼欲穿了。

四国合纵的消息传来,秦国上下一片譁然。嬴政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出了不少主意,却都不得要领。国尉尉缭一心着书,对时政从来不发表意见。嬴政想到了李斯,格外思念起来。都说一个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你没有感觉,一旦离开你才会发现他的好。李斯之于嬴政,也更是如此。

李斯没有回家,直奔咸阳王宫。见到嬴政,正要拜倒请罪,嬴政已经把他扶住:“卿家不用多礼。”马上把分布在六国的特务人员送回来的报告给李斯看。李斯低着头,一一观看,嬴政也不着急,在一旁耐心等候。

李斯注意到,四国合纵的发起人,是赵王偃,主持人是赵国新贵姚贾。姚贾,大梁人士,父亲曾经在大梁作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姚贾虽然和李斯一样,出身于社会底层,却有一样和李斯不同:李斯的檔案里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姚贾却曾经当过盗贼,还被抓到过(如果不被抓到,也许就没人知道他做过盗贼了),被失主吊起来打。这样的记录不仅永远存在了姚贾的檔案里,还常常被熟悉的人拿出来和他开玩笑。

李斯看到这里,忽然放下卷宗,不再看了。

嬴政忙问:“卿家有什么发现吗?”

李斯神秘的一笑:“四国之合纵,指日可破。”

第六章 姚贾的重要性

李斯向嬴政进谏道:“姚贾,贼人也。虽然只是年轻时犯下的傻事,但是既然当过贼,就一定爱财。只要大秦许以重金,再多做些表面功夫,让他既有名又有利,必然可以拉拢过来。”

嬴政一听,不以为然:“这样的人,拉拢过来虽然可以让四国暂时无人主持合纵,但是姚贾走了,还有白贾,并不能伤合纵之根本。况且,这样的人,唯利是图,寡人也不想用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