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1页

定数!58诅咒再次显示了它的威力。袁保庆不小心得了霍乱,1873年离世了。那一年袁小四14岁,袁保庆48岁。袁保庆不但没有活过58岁,还离58很远。

虽然袁保庆的离去让小四非常痛苦,但是当务之急还得给袁保庆治办丧事,办丧事的时候,来了很多实力派的高官,他们是袁保庆的好兄弟。

人死如灯灭,甚至很多父辈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人际关係可能就这么淡了。但在乱世中一起扛过枪换过命的兄弟就不同了,即便朋友不在了,朋友的家人也是要好好善待的。

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名将吴长庆,跟袁保庆就是乱世中的患难兄弟。

袁保庆死了,吴长庆当然得来。吴叔叔揽着袁小四稚嫩的肩膀说:以后有困难的时候就跟叔叔我说,我一定会帮你!

袁小四记住了这个人,也记住了这番话。也请大家记住吴长庆,此人正是袁小四发迹的引路人。

40、

(5)讨厌的科举制

袁保庆死后,他的叔父袁保恆和袁保龄承担起了抚养袁小四的责任,袁保恆、袁保龄当时都在京城做官,于是袁小四也来到了北京。

他们把袁小四带到北京干嘛呢?当然是便于照顾,同时严格管教,逼他读书。袁氏家族本来就是靠考科举发家,那下一代自然也应该靠读书踏入仕途。

科举这个玩意,跟袁小四以后发生的关係还很多,所以特地在这里介绍一下,为后面发生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隋朝以前,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无论其品行、才能是优是劣,这些官二代、富二代都可以做官。后来到了隋炀帝杨广这里,他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研发出来一个叫科举的玩意。

从此,想做官的人纷纷以读书为业,即使挤破了头,也没有人在意。

虽然科举制度自隋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清朝基本与明朝保持一致,考试分为三级。

41、

第一级是院试,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秀才”。“秀才”是有特权的,比如除了自己还可以免除家里一到两个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骂大街不会被打屁股等。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呢!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可是为了当官,你还要继续奋斗!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是省一级的统考。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类似于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再下一级的考试叫做会试。这级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檔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

袁小四现在正努力向最低级别的院试发起衝锋。

42、

在两个叔叔的严厉监督之下,袁小四的学业有了明显进步,但基础太差,总体的功力仍然有限。

17岁那年,户口还在河南老家的少年袁小四,隻身回家参加院试,结果当然是很正常地落榜了。几年之后,他又考了一次,当然还是落榜了。

秀才都考不上,可以说是相当的失败。不过这也说明了当时的考试制度不大适合小四这种非主流人才,而中榜者多为迂腐庸碌之徒,这样的王朝焉能不灭。

无论是袁小四,还是数年之后的两位民族巨子蒋介石、毛泽东,都没有什么高学历,甚至经过李敖先生的考证,蒋介石所持还是日本某军校的假文凭。但这都没有阻碍这几位大人物日后的治国平天下。

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们,成绩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别放弃努力,通向成功的路绝对不止一条。

但是,当时的袁小四看不到这么远,只能盯着独独没有自己名字的榜单,暗自发狠,我一定要废除这该死的科举考试!

43、

难以想像,这个想法后来真的兑现了。几十年以后,袁小四实现了这个几千年以来敢想却没有人敢做的復仇计划,1905年,他完全地、彻底地废除了科举考试,为他自己也为几千年以来深受其害的读书人出了一口恶气。

不过没有正规学历始终是袁小四心中的痛。后来慈禧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起他的简历时,没有科举功名的袁小四,面红耳赤。

读书没读出名堂来,令袁小四汗颜和懊恼,但并没有令他绝望,祖父两辈从戎发迹的鲜活故事,犹如一隻无形巨手,将他推上另一条追求升官发财之路。

第9节

于是,他把以前所作诗文付之一炬,发誓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44、

(6)结交一批同道,等待一个机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