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9页

脱原是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即商队、伙伴的意思。斡脱们放出的高利贷称斡脱钱。大元时期,斡脱钱横行,元政府也先后设置斡脱所、斡脱总管府,以牟取暴利。对外贸易

大元促进了蒙古的国际化。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大元有优惠的通商政策使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

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陆路、海路来到大元,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大元,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

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义大利、亚美尼亚、亚塞拜然、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

面地把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熟悉。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着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

的影响。开创了古代蒙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大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

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元代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

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楚,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

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大元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

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熟悉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交通

元代为了满足大都的粮食、物资需要,除了利用陆路和运河交通外,又开闢海运航线。海运成本低廉,终元之世,深受重视。元代修治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原为隋朝时修建,

元代为补充修建)。其中主要有从山东的济宁(今属山东)到东平(今属山东)段的济州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今属山东)段的会通河,自大都至通州(今属北京)段的通惠河等。

文学

元曲-元曲四大家,即四位着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又称”关、马、郑、关汉卿白”。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

为代表的高峰。元杂剧的兴盛最初在北方,渐次向南方发展,与南方戏曲发生交融。代表性的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

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有严格的结构,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序幕或者过场)构成。一折内限用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常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这

些规则,有时也有突破,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达五本二十折。元杂剧对南方戏曲的影响,造成南戏(元明之际叫做传奇)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一系列典型剧作,如《拜月庭》、《琵琶记》等等。这

些剧本经历代流传,至今仍在上演。当时南北曲的风格已经初步确立,以七声音阶为主的北曲沉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南曲柔婉。随着元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总结戏曲演唱理论的专着,即

燕南之庵的《唱论》,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则是北曲最早的韵书,他把北方语言分为十九个韵部,并且把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这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以及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均

有很大的影响。

艺术

绘画-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国绘画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

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藉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

,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此类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入仕元庭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俯

,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俯提倡復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着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