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51页

张璁见王瓒没有官架子,非常感动,他说:“谢谢王大人看得起学生。嘿,王大人多年在外,可乡音却没有变呢!在永嘉家乡时,就闻得王榜眼大名,今终能相见,学生真是三生有幸啊!”

王瓒笑笑说:“不论走到哪儿,也不会忘了本撒。乡音不改,等老了告老还乡后,免得让家乡人看不起自己啊。”

张璁说:“哪会呢!家乡人怎么会看不起大人呢,家乡人都以王榜眼为荣呢!”

王瓒谦虚地说道:“勿提往年陈芝麻烂谷子之旧事,老夫惭愧啊!”

张璁说:“在永嘉,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榜眼啊!到今日,永嘉再未出第二人。学生与大人比,真无地自容啊,学生屡试不第,只到年近半百,才中进士。”

王瓒笑了笑转过话题问道:“汝在礼部观政,可展其骥足吗?”

张璁苦笑道:“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观政,岂能露才扬已啊!以后还望王大人提携呢!”

王瓒说:“现在在礼部,还是尚书毛大人一言九鼎,可现在毛大人心里想的只是议礼啊!”

张璁听王瓒提到了议礼,就顺势问道:“嗯,学生斗胆想问王大人,学生在礼部,见众官都在谈论议礼之事,却怎么没有看到王大人参与议礼呢?”

45.首辅用计陷忠良

45。首辅用计陷忠良

王瓒看了看张璁说:“据本官观察,好像你也没有参与其中呢!”

张璁赶紧说:“是啊,学生与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啊,怎么能参与他们的讨论呢!”

王瓒说: “众官之议,泥古不化也,想说服皇上,可又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每次提及,总被皇上驳得无言以对。他们的观点老夫也不敢苟同,所以不愿与众官为列。”

张璁说:“学生也与大人有同感,帝已继大统,为何非要继嗣,与汉定陶王和宋濮王完全不一样啊,汉定陶王和宋濮王在继统之前就早已继嗣,他们称义父为皇考无可厚非。可皇上既不是孝宗之义子,也没有像汉定陶王和宋濮王他们一样被册立过太子......。两事完全不同,也不知杨大人、毛大人为何要拿出这两个例子来说事?”

王瓒说:“所以本官认为杨大人他们没有说服力啊!”

张璁又说:“还有,首辅还说到舜,舜的情形与当今皇上也完全不一样啊,舜是由尧传位给他的,舜和尧没有半点血源关係,尧传位给舜,是因为舜的贤德,而现在的传位方式是据《皇明祖训》,父传子,或子传孙,或兄终弟及......武宗崩,按目前亲疏之近远排序,也应该当今皇上继统。当年太祖时,就让孙子建文帝继位。还有,首辅杨大人说,舜没有追崇自己之生父瞽瞍。这还用说吗?舜之父瞽瞍心术不正,常虐待舜不说,还多次和小儿子象联手,要加害于舜,曾想烧死舜,曾想活埋舜......这样的父亲有资格追崇吗?皇上的父亲兴献王,不仅贤能,而且教子有方......”

王瓒谛听了张璁所言,既循古礼,又遵祖训,深为讚赏,他连连说:“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二人有了共同语言,王瓒建议张璁上疏请皇上尊兴献王为皇考。与此同时,王瓒还在朝廷中亦时为张璁游说。

礼部多为杨廷和的支持者,有人很快就将王瓒的所言所为向首辅杨廷和告了密。

杨廷和一听大为恼怒,自从向皇帝上疏议大礼以来,尚未听到有异议之声,不想正在关键之时,竟然出现了反对者,而且还来自礼部,而且还是正三品的左侍郎!这势头要是不趁早将之压制住,要是他们成了气候,那就不好办了!杨廷和本想令人将王瓒叫来训斥教育说服一番的,但转念一想,人家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了,并非等之辈,若当面斥责他,不一定能让他口服心服。对于像王瓒这样的人,强攻还不如智取。于是,杨廷和嘱告密者不得声张,他暗里安排言官查寻王瓒的过失。

很快,言官们查到王瓒在正德十四年九月书奏摺时错书5个字,其它失误过错没有查到。

这样的错误无法治罪,杨廷和计上心来。

这日,王瓒在礼部当值,准备书写一个摺子,他弄来清水,正要磨墨,不料不见了砚盘,再看,发现那条石质镇纸也没看到了,正要找寻,礼部主事汪慎进来,看到王瓒,忙问:“王大人,您在寻找何物?”

那汪慎官至正六品,属王瓒的下级,平时很尊重王瓒,王瓒以为他知道自己砚盘的下落,便说:“本官的砚盘不知放至何处了。”

汪慎说:“找砚盘?大人要是不嫌气,就先用下官的吧。”说着从他的桌案上拿起一个砚盘递给王瓒。

王瓒接过一看,是一个非常精美的端砚,放到手掌里掂了掂,看了又看,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而且还有多个龙眼,龙眼有大有小,大的雕刻成了龟、鳖,小的雕刻成鸟、虫,纹理绮丽,图案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汪慎见王瓒如此端详此砚,就笑着说:“王大人要是喜欢,下官就送给大人吧,平时想孝敬大人还找不着机会呢!”

王瓒递迴端砚给汪慎,连说:“不成,不成!这,这礼太贵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