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100页

面议和,一面进攻秦、晋;指民军为土匪,进兵皖北,为远交近攻之计,其

居心险诈,决无诚心。各报纸宣传尤烈:吾宁亡国亡种,绝对不认君主政体,

有背此主义者,吾党当以颈血溅之。

对于革命党人的反抗,袁世凯早已预料,他除了拉拢并利用汪精卫之

外,又通过各种渠道与黄兴沟通。袁世凯派北京红十字会会长夏浚贻和陆军

小学堂总办廖宇春来到上海,通过南京选锋队联队长朱葆诚的介绍,找到同

黄兴关係比较密切的苏军总参谋长顾忠琛和元帅府秘书官俞仲还等人,经过

深谈后,顾忠琛表示:“二君之希望和平,关係大体,深可钦佩,安得项城

亦同此心理。总之,项城赞成共和则中国存,项城保持君主则中国亡。存亡

中国之权,悉繫于项城之手。项城而以保皇为重也,必出于战,项城而以保

国为重也,须归于和。和战之机,实惟项城操之。现在反正者十余省,联军

北伐者数十万,决无屈服君主问题之理,项城果能颠覆清廷,为民造福,则

大总统一席,南军愿以相属。”夏浚贻直截了当说道:“项城只可居于被动地

位,其主动须由北军将士合力行之。

所幸北军中人,近来赞成共和,颇不乏人。顾不能无所疑虑者,正恐

南军所举总统为何如人。倘有畛域之分,将来即难免于衝突,是以观望不前,

苟公推项城,吾知天与人归,北军定当乐于从事,特迟延非计,应速请廖君

宇春北旋,密为运动,但得各方面之同意,则大事谐矣。”顾忠琛等说:“吾

党欲公举项城,正苦无阶,此事全仗廖君毅力行之,可造中国无穷之福也。”

廖宇春不放心,便提出:“吾辈私相计议,恐不足以取信于人,倘得黄元帅

与程都督之同意,颁一纸证书,以为凭信,并订立草约,携之以归,则进言

较易,而实行可期。”两日后,顾忠琛与廖宇春等再次会面。顾忠琛道:“黄

元帅与程都督均极赞成廖君之手续,可以保全中国,并可以消释两军已往之

嫌,善莫大焉。元帅且云:前次各省推举某为临时总统,某所以坚辞不受者,

正虚此席以待项城耳。”顾忠琛即将黄兴给廖宇春的委任状交付。双方议定

的条约是:确定共和政体,袁若能先推翻清廷,便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优待

清室;南北满汉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同

时组织临时会议,恢復各省秩序。

廖宇春、顾忠琛彼此在条约上签名画押,互换,欣然而别。

黄兴也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奸黠狡诈、敢作敢为的人。但由于没有足够

的力量与袁世凯抗衡,对袁世凯的武力恫吓又存有相当大的恐惧,便以满足

袁世凯的欲望,使袁对清室无所顾惜,从而实现清室退位及民主共和制度的

理想目标。否则,他怕袁世凯像曾国藩替清室出力,把太平天国搞垮那样,

来搞垮革命。只要袁世凯肯推翻清室,把尚未光復的河山奉还汉族,给他一

个民选的总统,任期不过数年,可使战争早停,人民早过太平日子,岂不甚

好!

由于黄兴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和设想,他在武汉督师时,就曾写信给袁

世凯,表示只要袁世凯能使清室退位,那么非但湘鄂人民戴袁为拿破崙、华

盛顿,即南北各省当局亦无不拱手听命。他的这种幼稚的想法,必然给革命

带来悲剧。

这幕后的活动,已把南北议和的基调定了下来。第二次议和会议,唐

绍仪道:“共和立宪,我等由北京来者无反对之意。”伍廷芳曰:“甚善。”唐

绍义接着说:“但此为同胞之事,今日若无清廷,即可实行,则我等欲为共

和立宪,必须完全无缺之共和立宪,方为妥善。黄兴有电致袁内阁云:若能

赞成共和,必可举为总统。此电由汪君转杨度代达袁氏,袁氏谓此事我不能

为,应让黄兴为之。是袁氏亦赞成,不过不能出口耳。共和立宪,万众一心,

我等汉人无不赞成。不过宜筹一善法,使和平解决,免致清廷横生阻力。”

伍廷芳一再追问:袁氏宗旨如何?对于民主共和之宗旨如何?唐绍仪先以“和

平解决”四字回之,后在伍氏追问下,才亮出底牌:“昨夜见黄兴,当以告

君。自武昌起事之后,我曾拟一折,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服从多

数之取决,清廷不允。现时我尚持此宗旨,盖此办法,对于袁氏非此法不行

也。其军队必如此乃可解散。开国会之后,必为民主,而又和平解决,使清

廷易于下台,袁氏易于转移,军队易于收束,窃以为和平解决之法,无逾于

此也。”唐绍仪与袁世凯利用空中信道,商定向清廷施加压力。唐在电致袁

世凯,请代奏清廷的奏议中说:“民军代表伍廷芳坚称,人民志愿以改建共

和政体为目的。”隆裕太后果颁发懿旨:“予惟我国今日于君主立宪、共和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