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40页

兵力为预备队,又令河南巡抚宝芬就近调派第52 标张锡元统率两个营前赴

汉口,与张彪残部汇合。

黎元洪不听谭人凤等人的劝告,以“新造之卒军械不完备、战斗力薄

弱”为词,遂不出兵。谭人凤见黎对战事一再延宕,焦灼万分,遂邀集部队

军官入都督府,对大家说明形势危急,决定一致胁迫黎元洪下攻击令,倘再

犹豫,欲为清廷作留守,当以手枪饷之。黎元洪命令旧军官原第2 协统领何

锡蕃为汉口前线指挥官,率革命军1300 余人向刘家庙之敌发起进攻。

由于革命军斗志昂扬,士气旺盛,作战极为英勇;人民群众热烈支援

革命军,一般军民均不畏死,面对清军,大有灭此朝食之慨。10 月18 日攻

打刘家庙首战告捷,打死清军400 余人,伤者更多。拆毁京汉铁路十余丈,

使载有两标清军的一列火车脱轨,清军死伤枕籍。19 日革命军出动3000 人,

胜利占领刘家庙车站,清军丢盔弃甲,向北溃退至滠口三道桥以北,遗弃载

有粮食、弹药、被服等军需物资的列车约10 余辆。

攻占刘家庙之后,本应乘胜前进,驱清军于汉口郊区以外。可是在何

锡蕃指挥下,仅追敌至三道桥而止,使清军得以在桥北设防固守,以后革命

军队再想通过三道桥,进攻滠口之敌,遭到桥北敌军机枪猛烈扫射,伤亡惨

重,越过三道桥的可能性不大,只得退回原来的阵地。

清军大部陆续南下,北洋军第4 镇和第2 镇的第3 协共2 万多人,已

经布置在孝感、祁家湾、滠口一带,并从北方运来了大批退管炮和马克心式

机关枪等新式武器。清廷正在准备起用袁世凯,袁的头号大将冯国璋已取代

了荫昌,在孝感设立司令部,直接指挥对汉口的进攻。

黎元洪任命旧军官张景良为汉口前线指挥官。不久革命军又加派张廷

辅统率的第4 协、熊秉坤统率的第5 协、蔡德懋统率的炮兵第2 标和方兴、

马荣统率的敢死队增援汉口。所以从26 日双方战斗又激烈起来。

27 日、28 日两天的激烈战斗,革命军伤亡达2000 余人,清军死伤人

数大致与此相当。

正当汉口前线紧张鏖战之时,探悉前线总指挥张景良(投黎元洪的旧

军官)在汉口后城马路与原第8 镇正参谋官刘锡祺密商暗害革命军阴谋。汉

口军政分府负责人詹大悲亲自审讯刘、张二人,证实刘确为清军奸细。詹大

悲认为此二人非处死不可,遂报告黎元洪,请示办法,黎命将二人解至军政

府审问。詹大悲对黎不放心,认为若把张、刘解到军政府,一定会“从宽赦

免”,甚至会受到重用,便在汉口江汉关将二人枪决,枭首示众。

正在汉口战役进入极端艰苦的危难时刻,国内同盟会主要负责人黄兴

偕宋教仁、田桐、李书城等由上海抵达汉口,渡江抵武昌。

武昌起义时黄兴正在香港,得到消息后,立即回到上海,并作出即赴

武汉的决定。

这位以领导历次武装起义着称、为民主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革命功臣

的到来,使武汉军民为之一振。黎元洪更感到如释重负,对黄、宋抵鄂,亦

喜形于色,对这两位同盟会领袖的态度,备极谦恭。

黄兴片刻不曾休息,即与各方面负责人集议汉口战事。经商谈后,知

汉口形势已然危急,难于从根本上扭转局势,但见士气可用,加上革命同志

的积极主战,便不计个人利害,自告奋勇,率师督战,得到革命党人和军政

府各方面负责人的一致赞同,遂公推黄兴为总司令,到汉口组织反攻。

黄兴偕居正、田桐、蒋翊武、胡瑛、蔡济民等率队渡江。临行时,黎

元洪告诫诸将曰:“诸事惟黄先生之命是听!”诸将皆敬诺。

黎元洪为安定人心,命人赶製1 丈2 尺长的“黄”字大旗两面,一面

由领队人高举前导,使武汉人民都知道黄兴到汉口督战;另一面插在总司令

部的门前。表示黄兴在此,藉以振奋军心。

黄兴等来到汉口前线时,军民已退至汉口中心区。黄兴对众人道:“如

不急谋进攻,包围圈会越缩越小,形势将愈形危急。”于是决定将援兵分成

两部,采取攻势。背负长江、汉水,只能背水一战。

黄兴尚未部署完毕,即接到报告,清军已进至六渡桥,炮兵2 标统带

蔡德懋、第4 协统领谢元恺阵亡,敢死队长马荣、工程队长李忠孝战死,何

锡蕃受伤。马荣尸体被清军剥肤剖心。黄兴闻讯大怒,立即带领江防军出战。

清军闻黄兴名,俱胆落。黄挥队猛扑,清军反奔,直追抵刘家庙。

但由于敌军武器精良,且军队人数众寡悬殊,革命军对失去阵地虽得

而不敢守,仍退回原地防御。

冯国璋到达汉口前线,亲临指挥。他竟凶残地传令各部清军火烧汉口。

繁华的汉口市区成为一片火海,坚持巷战的革命军被迫节节后退,11 月1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