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23页

明明说的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却让他们抬不起头?这也太奇怪了啊!

夏。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为什么会完完整整听完不同版本的夏灭史?

搞得他们差点以为现在不是在仁德有爱的王朝,而是在「暴桀」手中那个人人喊打的夏了!

到底是为什么!

禹:……

好像是因为他问了一句?

算了,不提醒了,反正没人想得起来。

咳。

作者有话要说:涉及史实基本虚构,请勿当真,请勿较真。

说点题外话:

免费章节是试错章磨合章,宝子们通过这些章节足以看出这本文是不是合自己胃口,如果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撤,支持各人口味不同,**好文千千万,总有适合的,不用特地留评告知啦。

如后续还有此类评论(指点写作/评价写作/指摘小诗人设等)会一应删除。

另:**删除评论后会自带禁言,这是系统的安排,不是作者操作禁言,作者本人不会无理由禁任何读者的言。

不喜欢本文和小诗的友友们请趁着还早请自行避雷哦!后续阅读如有不适作者概不负责哒。

文明看文,尊重你我他。

第13章 第十三课 殷

和素未谋面的观众们热烈地讨论了一番后——准确地说,是看他们热烈地讨论了一番后,商汤灭夏的这个问题才差不多过去。

看那个网名叫做「禹」的人没有再次提出什么疑问,李晓诗带着两耳朵听来的历史趣事,老老实实继续「做」作业。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商朝很快强大起来。①」

读完这一段,李晓诗得意地蹭蹭鼻子,声调又恢復了之前念评论时候的声调,离开了读课文的状态:「关于这一点,我也知道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们老师上课时候讲的,不知道哥哥姐姐们有没有听说过,我也来分享一下吧!」

她道:「老师说,商朝一开始是没有钱的。」

钱?

夏商两朝的人都有些迷惑:这是什么?

李晓诗:「他们用贝壳做货币,但是贝壳这种东西本身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用来做货币不合适,因为它们就不值钱,想要当钱花,还是得用值钱的钱。」

这话说得拗口,但是后世的人听懂的不在少数,有不少人都点头,特别是管这块儿的官员。

货币本身是要有价值的,要么为什么没人随便拿石头当钱?

商朝开国众人有些似懂非懂。

提到贝壳,又说货币和价值,虽然词句不太理解,但是联合上下文自己再串一串,他们也就差不多懂了。

他们现在的确是用贝壳在贸易,也发现了不太合适,只不过还没找到解决的办法,难道天幕有?

李晓诗说道:「因为贝壳有很多啊,如果大家都去捡贝壳,那岂不就成了钱多货物少的市场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商朝人就采取了用铜铸币的办法,这也就是后世大家都用铜钱的开端。」

后世的位面对此兴致缺缺。

如果没点什么史料听,那继续来些野史也行啊,这种古早的钱啊什么的,真的很没意思。

商朝人却眼睛一亮:好主意啊!

于是一些人立刻开始在心里为这件事打起了腹稿,决定一会儿好好商量一下可行性。

李晓诗还在说:「现在出土的甲骨文也是商朝人用的,老师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不过这些都是商朝中后期的东西了。有甲骨文和铜币,后世的钱和文字才有了雏形。」

「文字和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朝人很会做生意,人人都是做买卖的好手,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商业』『商人』,都是从这里流传下来,从『商朝人』这里简化而来的。」

半炫耀半卖弄地认认真真把笔记说完,李晓诗高高兴兴:总算没一直听,我也知道一点点有趣的事情了。

屏幕上稀稀落落地飘过几句对她这个「『商人』学说」的夸奖,李晓诗反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她知道,她说的和这些人知道的相比差的还是太多了。等之后的,等这次录完下去了,她一定会多收集一些历史上有意思的事情,在以后录作业的时候说给大家听的。

课本翻页,来到了下一段。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②。」

【伊尹:殷是哪里?】

李晓诗:OoO,伊尹!

不知道为什么,她有种莫名的激动,明明是一句短得不行的评论,还是一下子抓住了李晓诗的眼球,这可是伊尹!和汤君臣相和被无比重视可比诸葛亮的伊尹!

她插嘴回復道:「殷就是现在的安阳啦!」

但是安阳在哪里,虽然课文段落旁边的地图上有,李晓诗大概能看出这是河南山东那一片的区域,具体地却不知道怎么解释。

生怕伊尹再问一句安阳在哪,李晓诗直接道:「地图上有的,你去地图上搜搜就知道了。」

地图两个字一出,所有接收到天幕的朝代都不淡定了。

后世/仙人的舆图!

能不能有机会见一见?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

: ||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