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第93章 重启分封制

朱白了四肢发达的朱樉一眼,懒得理他,而是直接看向了朱肃。

朱肃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朱带着玩味的笑意看着朱肃,自己这些天天天在大本堂中翻书,怎么没找见这些稀奇古怪的孤本?

朱棣悄悄的把朱肃拉到一边。他熟读兵书,自然能看出这套法子并非只是强身健体而已。日常便练习负重奔跑,跋山涉水……这不就是锻炼兵士的行军以及各项能力嘛。

朱肃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朱棣眼中一喜,随即又失落下来。

朱肃想说那不是太好了,可看到朱棣是肉眼可见的失落,这句话便不再好说出口来。知道他此生最好的就是兵事,让他做个上不了疆场的闲王,无异于杀了他一般难受。心中叹了口气,劝道:

朱棣闻言,精神一振。

朱肃心说老朱哪里是听自己的话,只是把自己当说书先生罢了。堂堂洪武大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能左右他的想法。

没想到,左右老朱想法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一天,听完明孝宗朱佑樘一朝的历史之后,老朱突然开口:

朱肃听得一愣。这还是老朱在内阁之问以后,第一次主动向他询问对于某种政策的看法。

想了想,还是直截了当的答道:

明朝后世的藩王被严格限制了兵权和参与政事的权利,还不允许藩王随意离开驻地,他们百无一用,但开国皇帝朱元璋疼惜子孙,为他们提前订下了极其丰厚的各项待遇。这种藩王制度逐渐将明朝皇族宗室变成了一个寄生在大明王朝的巨大毒瘤:藩王的丰厚待遇,成为了大明朝财政的巨大负担。嘉靖四十一年,全国每年供应北京粮食四百万石,而各地的藩王府每年的禄米总额是八百五十三万石,是北京城的两倍还多。

朱肃还没讲到这一节,但从诸多已经说过的蛛丝马迹里,老朱已经自行发现了这一重大的弊端。毕竟,在明孝宗弘治皇帝一朝中,给藩王赐下的田产实在太多了,多到不得不说的地步……

….

甚至明孝宗还开了国朝之先河,批准王府在新赐与的土地上自行收税……

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土地兼并。只是老朱没想到,最大的土地兼并者,竟然是朱家人自己。

try{mad1();} catch(ex){}

老朱喃喃道,话语中却透着一股子怒其不争的味道。

想到这些其实还是自己做的孽,老朱的话语不由得一滞。这几日越听老五说,就越觉得这个大明朝实在是千疮百孔。饶是自己乃天下至尊,面对后世的诸多问题,依然感觉力有未逮。

短短数月,老朱已经就大明许多政策进行了微调和修改。虽说还不到朝令夕改的地步,可已经有官员上奏劝他要以隋炀帝为戒,政令

过多操之过急,上下传达不畅,易导致中枢与地方政令不一,引起官场乱象。

真教老朱愁白了头。如今又发现了藩王空耗国帑这个新篓子,这可是自己的后代子孙啊!

老朱纠结的道。

这话教朱肃听得哭笑不得。我们是龟儿子,那您是什么?

不能直说,说了就得挨板子,只好难受的憋在嘴里。见老朱一脸纠结的苦思冥想,朱肃张了张嘴,纠结该不该开口。

此前老朱听闻了大明后世某种弊政之后,也会这样陷入沉思。那一条条改善之策,便是这么想出来的。每当这时朱肃总会陷入沉默。他知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老朱绝对是最顶级的政客,而自己若是剥去了后世的那些学识眼界只怕比普通人还不如。

一个国家施政的利弊得失,不是他所能够衡量的。

不过现在他却有想开口的欲望,其一是因为朱棣待自己不薄,他若是真的只能老死富贵乡,此生绝对会郁郁寡欢到终老;另一个缘由是后世网上的大神们也就大明的藩镇政策有过一番讨论,若是能从根子上改变藩镇政策,说不定大明的未来会迎来另一番令人振奋的改变。

这份建议若是成功了,则大明必将成为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朝代,说不定还能多绵延几百年。但若是失败了,只怕也会落得个如隋炀帝的大隋一般的下场。

发现了朱肃的欲言又止,老朱干脆自己开口问道。

朱肃问。

老朱摸着下巴。

朱肃提示道。

老朱一愣,眼神有些古怪。

朱肃险些绝倒。

老朱皱起了眉头。

引火松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