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15 北京,北京

我无比想念小胡同里的豆浆油条,

三环上的300路大公交,闹腾的学生宿舍,

还有中关村沸腾的车水马龙。

到今年,我来北京就二十三年了,已经超过了我在家乡的时间。

我对北京的感情非常复杂,很难用一句话准确地形容。二十三年来,这个城市也在我身边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一批一批的人进来,又有一批一批的人离开,这个城市像一个沉默的老者,有着高深的智慧和涵养,从容不迫地看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周而复始。

汪峰有一首歌叫《北京,北京》,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几乎每次去KTV都会唱这首歌。大家喝着啤酒,在酒精的催化下嘶吼着,其中真实的滋味,大概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才能体会。

小时候提到北京,首先想到的是课文里描写的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我至今还能记得那两篇文章里的有些句子。那时的北京,对我们小地方的人来说,就是梦想的殿堂。那里有着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着历史传承的名胜古迹,它将现代与古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英挺帅气的国旗护卫队踢着整齐的正步走向广场中央的旗杆,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奏乐中,巨大的五星红旗在霞光四射下徐徐升起。这些画面一遍一遍地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回荡着,我想,生活在北京的小朋友该有多幸福啊,他们在古老的四合院里玩耍,在城墙下的草坪上放风筝,在槐花纷飞的胡同里吃冰棍。看到一些课外读物上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是北京某某小学的学生写的,就总是心生羡慕。也许就在那时,我的心里就种下了北京梦。

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接到北大医学部通知书那时,我们全家人高兴坏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去北京的行囊,一时想着得要带这个,一时想着又要带那个,真的有种春游的心情。从高考分数下来那一刻我就处在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晚上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坐了两天一夜的绿皮火车从江西来到北京,路途遥远,火车拥挤,虽然疲惫但内心是愉悦的。沿途看着从南到北一路上慢慢变化的景致,觉得世界真是广袤,我们太需要走出来领略一下大千世界了。到了北京,我们第一站就搭上公交车去了天安门广场,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站在了北京的土地上,看到了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回想起寒窗苦读的十几年,父母为我学业的辛劳付出,我们一家人忍不住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现在想想,当时流下的每一滴泪,每一下蓬勃的心跳,都是梦照进现实的声音。

开学后,同寝室五个同学,有三个是北京的。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眼界和思想也比我开阔,和他们聊天时总会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他们还多才多艺,我的上铺是一名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旁侧那位写得一手好书法,还有一位足球踢得特棒。相比起来,我真是只会读书。他们热情、善谈,经常带着我一起出去玩。受他们的影响,我对北京人的印象特别好,感觉他们非常大气、不排外、不拿有色眼镜看别人,和他们的相处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让我慢慢走出自卑,也能热情大方地对待别人。

业余时间,我会去北京的各大名胜景点逛逛,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天坛等,当走进这些曾经在脑海中无比熟悉的场景时才发现感觉完全不同,不仅是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更多的是蕴藏在内的历史文化,让我无比震撼和崇敬。我之前读到的那些故事、知识点在这里像找到了故乡一般喷涌而出,清朝盛世几代皇帝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成形,相信喜欢历史的人都会有此感触,那些曾经跌宕起伏的悲欢情仇,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名流,在时间车轮的碾压下,形成一幅幅静默的单帧画,只有作为配角的文字、图画、器具、服装、建筑、树木留存了下来,向后人讲述着那些动人的故事。每一项遗产都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都蕴含丰满的知识体系,让人不得不由衷地尊重。

我在故宫感受几朝帝王的雄图霸业,在颐和园感受帝王家世的繁华与寂寞,在天坛感受庄严肃穆的信仰与祭祀,在圆明园感受国运兴衰下的奢靡与残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是坚定者的臂膀,也是彷徨者的向导。北京作为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有太多值得我去研究和思考的东西,它深厚的文化像看不见的血液流淌在这个城市中,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所贯通与影响。

我读研时期的宿舍是在积水潭桥附近的一个小楼,北二环以里。那时这里还保持着老北京人的生活原貌,一栋栋青灰石砖建起的小房子、四合院、筒子楼密集地挤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挤出一条条狭窄的街巷供行人车辆来往穿梭。

清晨起来,小商小贩已经准备好了一天的生意,早餐摊上挤满了早起的人,有上班的,有晨练的,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配上炸得金黄可口的油条成了他们一天中的第一顿营养供给。午后,吃过饭的老头老太太们坐在房前的槐树下,下棋的下棋,唠嗑的唠嗑,一些学龄前的幼儿在他们膝下嬉戏打闹,日子过得和一路之隔的高楼大厦毫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